醫者父母心


2183 期(2006 年 6 月 25 日)
◎ 專題專訪:醫福 ◎ 陸幸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去年春夏交替時,患上流行性感冒,咳嗽了足足兩個多月,看過中西醫,均無法止咳,經友人介紹到紅磡一西醫診所,說廖醫師治咳有獨步單方,那日下午二時到診所掛號,門口已排了十多人等候,三時開診,我已是排上十幾號,到四時左右,見到廖醫生,他年約七十,精神奕奕,看症後,要打針吃葯,三天收費卻只是五十元,旁邊的病人更遠從屯門來看病的母子兩人,(兒童及長者只收費三十元),奇妙的是,吃葯後,真的止咳,主日講道口若懸河呢!最感謝神的是,香港竟有收費如此低廉的好醫生,原來他已開診幾十年,服務社群,從早到晚,分三段時間看病,每天不下一百人應診,病歷表多至放在掛號處的周圍牆壁,舉目一看,沒有五千張也有三千以上。

  那幾天靈修禱告中,一直想起廖醫生的醫者父母心腸,令人景仰,忽然想到,如果我們基督教醫院提供一如廖醫師的低收費、高醫德的服務,豈不是榮神益人的美事,既可醫人身體,又可救人靈魂,豈不「全人醫治」!

  後來我將此建議介紹給浸信會醫院董事會,感謝主,十多位董事都異口同聲說:「好啊,不妨一試,回饋社會呀。」

  當時便成立了小組探討可行性,並作出行動方案,交下次董事會商議,經過幾次小組會議,我們作出一些具體方案,第一、成立社區診所,目的是「全人醫治」,一方面讓低收入之居民可得診治,另方面讓當地教會可作傳福音之外展事工,正是「關懷社區,服務人群」。第二、浸信會醫院提供醫生、護士、葯品、保險及裝修等費用,當地教會提供場地、清潔衛生、陪談、輔導及關懷的義工,大家分工合作,讓病者不只是醫治,且關心其家庭,作日後探訪、個人佈道等等跟進工作。

  第三、做到定時、定點、定人、定收費,每週開診六天,禮拜一至禮拜五早上九時至中午十二時半,下午四時至七時;禮拜六早上九時至十二時半,主日休息。由一位醫生及一位護士專人負責。葯品則由醫院直接提供,每次診斷後有三日葯,收費為六十元,該教會會友有九折優侍。

  第一間診所,將由浸會醫院與沙田浸信會合作,命名為「浸信會沙田社區診所」,在沙田瀝源村沙田浸信會內開設,預計七月開診,面積有二千五百平方呎,教會組織了幾十人的義工陪談員,輪流關懷每日的病友。

  主耶穌在自己家鄉的會堂中,打開以賽亞先知的書,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7-19)神吩咐我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又醫治好病患傷痛的人,叫心靈受傷的人得安慰,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也是報答主愛主恩的善行,盼望眾教會為此代禱、支持、榮歸主名。阿們!

陸幸泉(香港浸信會聯會會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專訪: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