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就在那裡


2183 期(2006 年 6 月 25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霍金訪港行程馬不停蹄,挑戰創造論的他,昨日與身為天主教徒的特首曾蔭權會面,繼續宣揚自己的宇宙論,更拿上帝開玩笑,指『上帝一定十分沈悶』,而自己卻能享受探索宇宙的快樂。」  

  《明報》17.6.2006

  特首曾蔭權問霍金,人類甚麼時候才可完全參透「萬物至理」(theory of everything),並可得知上帝的心意。霍金回答說現時人類已基本掌握終極理論「萬物至理」的梗概,但它只是一套愈來愈接近事實的推斷,而對宇宙知識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說到這裡,霍金幽默地說,上帝一定十分沈悶,因為祂再無事物可以探索。

  「上帝平時在做甚麼?」,這真是一個有趣且富創意的問題。霍金是科學家,一生醉心於探索宇宙,自然以為上帝也是一位知識的探索者。人總是傾向拿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類比上帝:例如問一群幼稚園學生,上帝做甚麼?答案一定是上帝在玩世界上最好玩的玩具;問在大球場開甚麼全球禱告日的教徒,上帝在做甚麼?答案一定是上帝在垂聽他們的禱告。

  所以霍金推想上帝十分沈悶,我們毋須大驚小怪,因為對霍金而言,上帝只是拿來解釋宇宙運作的「預設」,那麼當人類可以自行解釋宇宙來由的時候,「上帝」遂失去了祂的角色,「祂」就變得無事可做,一定十分沈悶。

  但上帝是否只是拿來「解釋」事物的嗎?六十多年前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早已發出這個警號。當時因反抗納粹政權而坐牢的潘霍華寫信給他的朋友,寫過以下一段頗有意思的說話:「我還在忙著看Weizsacker關於物理方面的世界觀一書。使我想到有人把上帝當作在知識和能力不及時塞孔之物,這是多麼的錯誤。因為知識的疆界是不斷地朝向遠處推廣,你若把上帝當作塞孔之物,上帝就無形中被愈推愈遠了,而且還不斷地在退卻呢!」潘霍華最精采的說話還在後頭:「我們應該在我們知識所及之處,而非不及之處,去尋找上帝;不要在未決的問題上,而是在已決的問題上尋找上帝。......我們不該等到窮途末路時才仰賴上帝,上帝必須居於生命的中心。」

  霍金無疑是一位超卓的科學家,他的宇宙和時間理論贏得世人的尊重。上帝對他有甚麼意義呢?在他的腦袋裡?抑或在他的心靈裡?也許大半生癱瘓在輪椅上的荏弱軀體,仍然能迸發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上帝就在那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