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敗的古屋,或者牛棚與騾,經過修整灑掃之後,暫時充當了聚會的場所,甚至最基本的桌子板著也缺 乏;不獨如此,即連最基本的照明如電燈或泵氣煤油燈也竟闕如。但是,於昏黃的微光之下,教友們個個聚精會神,心不旁騖,為的就是追求:「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教友們,幾乎沒有不是散居於窮山惡水的瘠地僻壤。村前寨後,不是丘壑叢莽,荊棘盤結,狐鼠橫行,便是溪澗江河,急流泗繞,陰漢暗礁。更甚於此者,跨越門檻抬眼,就是阻遏狹隘的巉巖絕巘,以及冰峰雪嶺。他們要趕赴教友們聚會的場所,誰也不難設身處地遐思邈想:或於崎嶇陡坡上攀越,或於坎坷曲徑迂迴;要麼,涉水「摸著石頭過河」,或是搖一葉扁舟、撐一隻竹茷橫渡。如果風急雨猛之際、冰封 雪飄飄時,他們更得迎風冒雨、頂雪踏冰,義無反顧地奮勇前行,無懼任何的艱難險阻。
他們所顯示的行為之果敢、毅力之頑強與信心之堅定,為的就是追求:「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他們之中鬚髾飄拂與風霜留痕的耆英,大不乏人。於鬚髾與風霜裡,蘊蓄著幾多的人生滄桑,又掩藏幾多感人的篇章。姑且不提憂愁悲戚的一面,僅僅重溫令人欣喜愉悅的一面。譬如,他們幾乎都經歷跟另一半共偕連理之始的一幕。縱然所依循的乃舊式禮數,可敲鑼打鼓、歌唱舞蹈的族群習俗,照行如儀,充分呈現喧鬧、歡騰與眾人皆樂的氣氛。即使如今緬懷,老人們依然懷著無限尊崇與虔誠的情感。而後的彼此甘苦同嘗、休戚與共,深切體味出「人生伴侶」的深切情懷,而且加深體味了「人生伴侶」的箇中真諦。
同樣地,跟其他教友們聚會,參與諸如耶穌受難日、聖言宣講、受牧洗禮,老人們也分享,「無限尊崇與虔誠的情感」,卻又無不感受了莊重、神聖與敬慕之遠甚於喧騰、熱烈與奔放的氛圍—端的是,所追求者乃「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這也是一種「人生伴侶」的追求:「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導人決絕偽惡醜之劣根,瑧於真善美之境界。一位沈謼待榻的老媼,欣慰地將聖言凝聚為「書中之書,人生伴侶」的讚頌。這不啻是出自肺腑的切身體驗,也是代表了眾教友的心聲。
教會不辭萬水千山的佈置,餽贈「書中之書」,以濟荒郊山野教友們的心靈渴求,而他們的心靈喜獲潤澤,又反饋於佈道。彼此的坐言起行,互為因果,相輔相成。
參觀甫畢,我耳畔彷彿響起鐘聲的召喚,並於丘壑縈繞迴蕩,餘韻悠遠裊裊。於冥思苦索間,也似乎依稀瞥見盤桓而迂迴絡繹者,滿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意象﹣壯哉美哉,是所祈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徵文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