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偶看電視,看見某亞視評論員在談論領匯事件。他對提出訴訟的兩位公公婆婆有這樣的意見:公公懂得臨崖勒馬,是勇於認錯有良心的老人家;而繼續堅持上訴的婆婆呢,他引用論語,說她「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為何這樣嚴厲地批評?無他,皆因婆婆「不理智」地控告房委會,阻住許多人「發財」。看來,評論員大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所以才會如此「肉緊」。
評論員對婆婆的責備出自論語憲問十四,原文是孔子跟老朋友原壤的談話記錄,教訓他小時不謙遜,長大無作為,年老還不死,就成了禍害。
孔子對老朋友的嘲弄其實並非嚴厲責備,反近於開玩笑,可是,評論員對婆婆的批評,雖未至咬牙切齒,卻真恨她為何「老而不死」「阻住地球轉」,這種恨頗叫人不寒而慄。
領匯上市的鬧劇,說到底還是先錯在政府。如果上市是一樁好事,計畫初期就該廣徵民意,多方諮詢,讓普通市民都明白始末詳情,即或有人反對,便大方地給反對者足夠時間提出訴訟,如此從容應付,按著程序上市,何需爭議?
最不濟的是政府做了錯事,高官們還要走出來說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譬如財政司就婆婆控訴事件,竟說有人利用了本港法治精神,背後隱隱然有「假如香港不那麼講究法治,那就方便多了」的意思,這真是倒果為因的說法。
從電視所見,婆婆以帶鄉音的腔調咬著牙說:「我─就是要敲─董建華的老虎頭!」怨氣火氣直透螢幕,為政者若學評論員那樣意氣用事,對婆婆下一個「老而不死」的結論,那就是偏聽加偏見,對改善管治毫無幫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徵文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