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的天啟思想是形成保羅整個思想的基底,起著建構他的思想及語言世界,以及重新了解基督事件為「基督的啟示」(apokalypsistouchristou)(加一12;參一16;二2)的作用。保羅不單以此來了解他的悔改蒙召、個人的遭遇和危機,並且由此而回應信仰群體的種種處境。
保羅思想的基底:
天啟(apocalyptic)的世界觀
華人教會對保羅神學的了解和認識多集中於「因信稱義」、「在基督裡」,較少提及其天啟的思想,更沒有嘗試以天啟的架構來掌握保羅的整個思想。筆者並非聖經學者,但卻對此甚感興趣,發現西方學者J.Christian Baker在這方面著作甚多,著有《The Triumph of God:The Essenceof Paul’s Thought,》trans. Loren T.Stuckenbruck(Minneapolis : Fortress,1990);另其SufferingandHope已譯成中文《苦難與盼望:聖經的遠象與人類的困境》(香港:基道1992)。本文主要引用Baker的《The Triumph of God》,展示保羅神學中的天啟母題(motifs),好為我們提供另一個角度去了解保羅的思想。
首先讓我們了解天啟的意義。天啟可以是:天啟文學:一種寫作的文體;天啟運動 :一種兩約之間的思潮;天啟思想:一種神學思想,但不一定指兩約間的。保羅主要以猶太天啟思想中的母題來進行思想,但他不一定完全接受這些母題的所有內容,反之,他把內容加以修訂,從而得出有別於猶太天啟思想內容的信仰反省。因此,他的思想並非一種猶太天啟思想的希臘版本。
天啟思想對保羅有甚麼重要性呢?這就涉及保羅對福音的了解。保羅認為福音有其融貫性 (coherence),與舊約中上帝的作為相連貫,而必須以天啟角度來了解基督的死和復活:
保羅採取猶太的天啟思想,但天啟思想的一般特色是甚麼呢?天啟思想的核心問題是:為甚麼忠於立約的上帝和律法(Torah)的子民,竟然會受迫害和苦難呢?天啟思想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其方法是訴諸歷史終結仍然是上帝掌權。下面我們介紹保羅的天啟思想,指出其與猶太的天啟思想的繼承與突破。保羅的天啟思想由四個核心母題組成,包括上帝的信實與確證、上帝對受造物的全面拯救、世界的二元結構、上帝在榮耀中的臨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徵文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