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貧:一個合乎聖經真理的政策


2109 期(2005 年 1 月 23 日)
◎ 時事透析 ◎ 麥慧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成立扶貧委員會處理及消除跨代貧窮這社會問題,是特首董建華先生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的主要內容。究竟董先生是希望藉這份施政報告回應北京國家領導人的提醒「查找不足」?抑或如中央政策組劉兆佳所說的「政府首要爭取民意,(所以)研究扶貧問題」?無論動機如何,滅貧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需要做的事,它不僅是慈善事業,更是社會人力資源的善用。從基督教信仰來看,滅貧更代表「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實踐。

  滅貧一定不單只是派發免費飯盒的福利主義。西人有言:Give me a fish, I can eat a day. Teach me to fish, I can eat a life. 所以當主持扶貧委員會的財政司長唐英年率領經濟發展及勞工局長、教育統籌局長、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及民政事務局長一同參加扶貧委員會會議時,就意味著只有掌握知識、技能才可以令一個人擁有徹底脫貧的機會。正如張文光議員所說:「教育不能消滅貧窮,卻可以促進階級流動,讓有志者可以成才,讓有為者可以成功。」

  容許社會中某些家庭世代相傳地被貧窮捆綁,其實也是社會的損失。舉例來說,當年美國社會以為黑人在智慧及文化上都是比白人差的,所以黑人只可以從事低下階層勞力的工作。後來他們才知道連智力測試(IQTest)也是不公平的評估,因為黑人普遍沒有受過教育,所以面對考英文、數字的測試必然吃虧。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今日美國的黑人無論在政治、經濟、科學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

  最後,我們必須知道扶貧(或滅貧)在猶太及基督教中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摩西律法禁止向貧戶收取貸款利息(出二十二25),路得記中的波阿斯以尊重及得體的方式幫助貧窮的親戚拿俄米,先知傳統也要求以色列人「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彌六8)。在恩慈的行為背後,是一個崇高的價值觀念,「在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所以馬丁路德·金牧師為貧窮及低下階層的黑人爭取合理社會權益時,他強調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奴隸的孩子和主人的孩子可以同桌吃飯,白人的孩子和黑人的孩子可以手拖手的一起散步,黑人不再因膚色被歧視、而是按他們的品格內涵被任用。誠心希望香港的滅貧行動可以令更多人有尊嚴地抬頭過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