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的可怕就是它使人產生一種無力感和無助感。因為縱使我們如何努力,我們也改變不了事實。然而,對習慣了以控制和支配意識的人類來說,無力感和無助感是對人類一種徹底的打擊,甚至摧毀,因為當下,我們體會了「人算甚麼」的道理。天災教曉了我們一件事,就是接受人的限制。接受自己的限制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超越是人的本性。但當超越只等同「戰勝」、「打敗」或「克服」時,我們可能忘記了超越也是對這些意識的放下,讓自己不再受這類意識所控制和支配。只有發現超越也可以是一種被動時,人才有空間在上主前謙卑。
說回來,雖然充滿無力感和無助感,但這不等於我們不要做甚麼。在承認自己有限之餘,我們也要在自己的範圍下盡量做一點事。這一點事可以是捐款、禱告或義工。縱使力量如何不起眼,但背後所反映卻是一分對人的情。這是可貴。
經歷過「沙士」的香港人,我們變得對周遭不幸的人有更大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的遭遇掀起了我們的回憶和傷痛。坦白說,香港人對南亞受海嘯影響的反應是超乎我的想像。昔日,我們一直被批評為一個無情的城市,只有銀紙,但我欣然喜見我們的社會改變了。我們的社會是有情有義。香港人的反應足以證明香港是「國際都會」,不是因為我們的經濟條件和建設達到世界水平,而是因為我們自覺地承擔起國際社會責任。為此,我為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也為自己作為香港人感到自豪。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徵文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