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
航海主日對今日青少年的意義


2133 期(2005 年 7 月 10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沙勞越古晉的衛理公會晉道堂做完禮拜,牧師介紹一位從香港來的朋友給我認識。古晉很少香港人,即使來旅遊的港人也不多,故我們對這位「稀客」深感好奇,想知道他來此地的目的。原來這位三十餘歲的香港人,一年多前偕太太從香港來古晉一間電子廠工作。他說那的工作環境不錯,待遇雖比香港少,但兩夫婦生活得也頗愜意。

  潮流興講「雙失」,認為政府有責任為所謂「雙失青年」(即失業和失學)提供出路。我不禁想起在古晉遇見的那對青年夫婦,他們主動在香港以外找尋事業的出路。他們說在來古晉之前,已在新加坡工作過幾年。

  其實在東南亞生活的幾百萬華人,其上幾代大部分就是昔日中國大陸的「雙失青年」。那個時代中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沿海省份(福建、廣東、海南等)大批青年人失業又失學,當時滿清政府自顧不暇,更遑論設立甚麼「安全網」,青年人惟有靠自己一雙手一雙腳,遠渡重洋至東南亞一帶謀生。在古晉的沙勞越華人博物館,展出的就是一幕幕當年「雙失青年」的奮鬥史,有血有淚,但終於為自己打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基督教信仰的人生觀是進取而積極的,上帝不單止創造宇宙萬物,更呼召和邀請衪的子民參與祂的創造。《聖經》記載以色列民的列祖,上溯至挪亞、亞伯拉罕、雅各以至約瑟,他們一生都充滿傳奇,於顛簸中擇善固執,努力奮進,皆因他們相信創天造地的耶和華上帝是他們的主,永不會在危難中撇下他們;相反,人生愈是艱難和崎嶇,他們就愈是緊隨上帝的呼召,把一己生命繫在茫茫地平線外上帝的手,像一隻風箏,線的這一頭,完全交付給上帝。

  這一代香港青年人,一直嬌生慣養,大部分被家人、社會甚至教會「寵壞」了。由幼稚園開始,已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到了中一、中二,有些連書包也是由外傭代背。回到教會,也多以「消費者」心態享受教會為他們提供的一切。如果年輕基督徒的「靈命」(Sprituality)只是在冷氣禮堂和卡拉OK式的敬拜中「培養」出來,恐怕經不起歲月和現實的考驗,像溫室培養的蘭花,看來賞心悅目,卻是受不了風雨。

  昔日孫中山先生自述十八歲初度出國赴檀香山:「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十八歲能有此氣魄大志,直叫我們慚愧。惟盼望這一代青少年,以至我們作為父母師長者,能多鼓勵和鞭策自己及下一代,培養出一份勇於探索和開闖、敢於創路的氣魄和精神。例如鼓勵年輕人多做義工、探訪醫院及老人院;放洋留學時多留在外地減少回港;多旅遊經歷及參加國際人道及志願組織等等。

  今日正值「航海主日」,人生有如大海,我們泛舟其上,不應甘於留在淺水玩樂,反要開往水深之處,這才是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召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