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日兩岸所發生的事,我相信身為中國人無不鼓舞。重點不必然在於兩岸是否可在短期內統一,而在於他們選擇以對話、接觸和和平的方法面對彼此間的分歧。若說「一國兩制」是中國人有遠見構想的話,我盼望兩岸的接觸可以為世界的衝突提出另一個可借鏡的模式。深願兩岸的接觸與對話可以更親密和更真情。
說回來,究竟陳水扁政府如何看待這事?究竟連戰和宋楚瑜代表多少台灣人的心聲?究竟陳水扁政府去中國化的政策是否進一步拉開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關係?究竟美國政府如何看待中國的影響力?看來起步了,但要走的路仍是遠。
至於教會在這時代轉變下如何定位?冠祥兄特別提出教會應掌握這轉變,並制定適當差傳策略。可惜的是,冠祥兄沒有直接提及具體內容,以致問題似乎提出了,但卻是抽象。以下,我提出兩個問題作考慮。
第一,何謂差傳?與內地教會的接觸不只影響我們的差傳策略,更改變我們對差傳的理解。因此,只談策略,而不認真反省差傳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策略的考慮就變得不夠深度。
第二,香港教會從昔日對內地三自教會的不信任發展到今日彼此間的尊重和互信。這不但是長時間接觸的結果,更是彼此間的熱誠所致。沒有熱誠,不斷接觸與對話沒有必然帶來認識。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香港教會會否因與內地教會的親密關係而變得對台灣教會疏遠呢?若這是香港教會差傳策略的調節,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