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棵許願樹


2124 期(2005 年 5 月 8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保樹問題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而當初觸發事端的林村許願樹,經過兩個多月的搶救和復修,現終可『休養生息』,身體虛弱的許願樹由多條鋼筋支撐,由鐵枝托垂危的樹臂。樹木專家詹志勇教授估計大樹康復需時五年,其間不能再有人向樹扔寶牒。」《明報》15.4.2005

  人生好像一棵樹,雖然沒有太大的自由,但至少能長出茂盛的綠葉,遮風擋雨,蔭庇後人;惟如果兒孫不肖,像聖經箴言所說螞 的兩個女兒,只懂攤大手的說「給呀,給呀!」那麼做父母的遲早會變成林村的許願樹,周身掛滿兒女的期望要求,至終不堪負荷,身心俱疲,險些兒一命嗚呼。

  最近幾個調查研究相繼發現,香港人患抑鬱病的情況非常嚴重,亟需就醫的有數十萬人之多,而其中最少五成是年齡介乎三十歲至五十歲,換句話說許多就是中、青年父母。這個年齡組別的人一方面要拼搏於事業,為五斗米折腰;同時又為兒女的奶粉問題、升學問題、兩文三語問題、交友問題,以至前途問題折騰得團團轉。每日下班回家,氣沖沖的尚未歇腳,孩子已遞上待簽名的手冊告訴你今天他有兩個缺點,然後又說明天要交暑期活動費五百大元。你正想入房間拿支票簿,電視新聞呼籲因東隧加價,明早適逢會考的中學生要提早出門,避免大塞車導致遲到,你才記起大兒子明天剛剛考第一科。對許多香港家長來說,一生就像那棵許願樹,樹身雖然粗壯,但也難以支撐接踵而來的「寶牒」—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兒女的需索,社會和經濟的訴求,就像一個又一個綁上橙子的寶牒,不問自來的往身上掛。

  林村的許願樹還算幸運,經過幾個月的休息,在圍欄的保護下再沒有寶牒掛上去,它已初露起色。有份拯救許願樹的香港大學詹志勇教授說:「大致改善了,有少許新葉長出,但仍是很初期的復元,要至少五年才算康復,有氣根落地。」

  諷刺的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在立法會談到保樹政策時竟說,樹木經歷生老病死乃大自然的生態,不能期望每一棵樹都長命百歲。詹教授回應道,香港許多樹都未能經歷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環:「它們可謂生不逢時,未老先衰才真呢。」他認為局長對樹木所知無幾。

  香港許多父親未屆中年已脫髮、禿頭,或腰圍超標;許多母親未屆更年期已聲音嘶啞,情緒煩燥紊亂,其實都是患上「許願樹症候」,未老先衰。但要他們得五年休養生息,又談何容易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