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失業率問題


1966 期(2002 年 4 月 28 日)
◎ 教會之聲 ◎ 盧錦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特區政府於二月下旬公布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六點七,當時已被喻為歷來最嚴重,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政府又於三月中公布最新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六點八,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失業大軍又加添了近萬人,總失業人數達到廿三萬人。另外,又有十二萬所謂「雙失」青少年,即「失業」和「失學」的一群。有不少人估計,在今年的下半年度,失業率仍然會高企不下,形勢不容樂觀,如此情況,失業問題將成為一個高危險的「社會計時炸彈」。面對這個社會問題時,教會如何回應呢?

  首先是教會對失業問題的態度。失業問題,算不算是教會的問題?算不算教會的切身問題?算,就好辦事,教會對失業問題的態度,會較為正面和積極去回應和處理,也願意有實際的行動跟進。相反,有人或會以為失業問題,是社會的問題,不是教會本身的問題,何需教會去操心呢?這裡不打算討論是與非的問題,但我們要知道,教會存在於社會裡,本身有其社會的角色和使命,我們自不能獨善其身於社會事務以外,否則教會如何能夠活出基督的使命:去到人群當中,向他們宣教及見證主的救恩。

  事實上,教會如何回應失業問題,就會在建構社會未來時有分;教會如何回應失業問題,我們會影響周圍的人對教會、對信仰有正面的看法。失業人士(包括信徒與非信徒)對教會沒有盼望,除非教會在這個嚴峻時刻和非常時期透過愛,為他們帶來合理的盼望。此時刻,正是需要教會對失業問題作出一點的回應。早期教會領袖曾呼籲本港教會聯手去創造就業的機會,教會的態度又如何?

  除了回應的態度之外,其次就是教會資源的處理問題。記得聖經中的使徒行傳第二章裡面,描寫有關初期教會信徒的生活模式:「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當時教會這種資源共享的態度和行為,吸引了不少人趨向教會,嚮往福音,成為初期教會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可惜的是,今日社會面對貧富懸殊,世人卻缺少資源共享的意識。昔日初期教會已實踐過這種分享的經歷,也見到一定的果效,我們這一代人也願意學效他們一樣,與有需要的人資源共享嗎?

  面對嚴峻的失業問題,在教會內作資源共享,有能力的幫助有需要的,其實是回應著聖經的教導,我們要彼此分擔,互相扶持,以見證一個有主在當中的愛的團契。與我們的鄰舍資源共享,表示教會對鄰舍的關顧,讓他們有機會看見上帝之所在,就在他們的身傍。教會與社會分享他們的資源,扮演社會的明燈,讓上帝的愛就如真光一樣,照亮和溫暖社會。

  其實,資源共享是一種愛心的分享,我們相信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今日我們與失業的一群分享教會的資源,就如主耶穌與群眾分享「五餅二魚」一樣,有著一種極深的屬靈的愛在當中。

  所以,在我們回應整個社會所面對的失業問題時,教會是可以作主動及主導,盡量運用教會所能動用的資源,與有需要的人分享,讓上帝的真愛具體地充滿人間,也讓社會能真實地接觸到上帝的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