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職業人(下)


1966 期(2002 年 4 月 28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香港的待業青年群體中,為他們創造新行業遠比邀請各機構擴充職位來得實際。

  在眾多家庭中仍有大部分是需要夫妻二人出外工作,照顧孩子的責任落在外傭身上。

  在這類家庭成長的孩子沒有機會享受到父親的理性栽培,例如討論社會事件及檢討時間管理,更欠缺來自母親的安慰和鼓勵。(反之,時間匆忙每使母親對孩子施以責備其功課表現欠佳。)

  此外,語言的栽培更是使人擔心的,孩子與外傭難舒暢地溝通,只會在電視傳媒中學了很多不適宜的說話。

  近年我們常聽說親友讚這代兒童極為聰明,深究因素卻與提早了學習社會日用語言有關,例如討人喜悅的說話、找藉口掩飾錯誤和較強硬的語氣等。

  可憐這些學來的表達卻要付上沈重的代價,就是自我的性格和專橫!

  再者,孩子最缺乏的仍是良好的認同形像,你認識多少個有好品德、上進心、服務精神、勤奮、幽默、對逆境仍抱著堅強鬥志......。不單是擁有上述的「柔性質素」,更重要的是有人生目標,他們明白生命是一件禮物,要好好珍惜和活出賜生命的神所交付的責任。

  你會認為這些認同形像的資格不切實際吧,因為你也許曾經找尋過而最終失望而回。

  然而我有一個信念:教會可以培訓這種暫時找不到的「生命師傅」。

  為何不把握這個龐大失業大軍的時代招兵受訓?如果能幫助每季二百五十位待業青年成為兒童情感教育小組導師,每年便有一千位導師駐在二百個教會內為該區的有需要家庭提供全人教育了。

  這所師範會教信仰與品格、自我成長與兒童心理了解、活潑帶組方法與編寫教材、團隊工作與家庭支援探訪......。

  這不是一個夢,因為我會在今年內推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