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標籤


1937 期(2001 年 10 月 7 日)
◎ 市井心靈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憑著上帝給我的恩惠,我要對你們各位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倒要謙恭自守,各人按照上帝所賜給他的信心來衡量自己。(羅十二3)

  在這節聖經有一個重點,我一直沒有深入思考過:「按照上帝所賜給他的『信心』來衡量自己。」我所指的,是「信心」。

  一般情況,我們會按照對自己的了解、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衡量自己,又或者我們會按照自己已知道的,上帝所賜的「恩賜」來衡量自己,起初,我對於「信心」在這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太深的體會,按照正統的理解,這一小句大概有「對自己的認識應源於上帝」的意思,而「信心」就是與上帝連接的通道。

  一直以來,我都認定自己不是「牧養型」的人種,由少年時代信主開始,很明顯的,我對於擔任牧養角色的崗位興趣不大,十年前,我在教會主日學負責「成長課程」,雖然反應甚好,兩批學員都表示獲益良多,但我在「自我尋索」的過程中,清楚知道我的志向,不在這些「人際牧養」事工,縱然甚有「市場」,反應亦佳,但我自此便沒有應承再去開課了。

  怎麼說呢?我並非不喜歡與肢體相交,也自問是一個合格的聆聽者,我清楚自己掌握一定的輔導技巧,過去在教會中也處理過一些「有難度」的輔導個案,效果也算滿意,而事實上,我曾經擔任津貼中學的輔導主任三年,在專業水準而言,得到校長和同事的肯定。

  但我更喜歡管理工作,非常享受良好管理所帶來的成果,所以,當我離開教育工作的崗位,開始投身行政和市場管理工作後,逐漸有「如魚得水」的感覺,加上在自己宗會,和一些非牟利機構擔任行政職務,日漸加深我是一個「行政人」的自我標籤,也樂於有一處「安身立命」的地方!年事漸長,方發覺這種標籤,對成長造成過多的局限,也很易堵塞信心的道路。

  在人生路上,我們常常為自己樹立標籤,為自己定型,彷彿上主在自己的生命中,再沒有創作的空間,甚麼是「可能」和「不可能」,也彷彿全都在自己的血液裡凝固住,沒有「信心」的空間,對自己的衡量彷似鉛版一塊,早已定案。

  但「信心」的道路,卻帶引我們,走進上主滿有創意的空間,在上主的創造裡,我們可以不斷對自己有新的發現。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