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7 期(2001 年 10 月 7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至於辛亥整個運動的層面,所牽涉參與的人事,以及活動的地域是相當龐大和廣闊。在人事方面,不但有國內本土士農工商軍政各界人士,並且更包括全世界各地的華僑。而在活動地域方面,固然有各省市的祕密活動,而在海外各國華埠都有革命分子活動的跡影,真可以說整個世界的華人革命運動。
從孫中山倡導革命二十年的活動進程所見,自孫中山一八八七年入讀香港西醫書院之後,已有革命的主張和抱負。而孫中山、尢烈、陳少白、楊鶴齡可謂志同道合的青年,常常聚談於楊耀記,高論政治改革的時代思想,故有四大寇之稱。
孫中山自一八九二年畢業西醫書院之後,便到澳門行醫,趁機推行革命運動。當時孫中山和陳少白等人已有組織「興中會」的籌畫,至一八九四年先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目的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及至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先生自檀香山返港,先召集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尢烈等舊友商討革命大計,其中得知「輔仁文社光復會」(見圖)楊衢雲、謝纘泰、黃詠商等人均熱心於革命事業。孫中山認為「輔仁文社」各社員與興中會宗旨相同,故此接洽組黨事件,楊衢雲等人欣然同意,隨即進行招收會員,以此鞏固革命勢力,租定中環士丹頓街十三號為總會所,招牌定名為「乾亨行」,方便革命黨人出入,策畫革命起義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