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帝面前坦然無懼;因為我們確實知道,如果我們照著祂的旨意求,祂都會垂聽。既然我們知道祂垂聽我們一切的祈求,也就知道我們向祂所求的,祂一定賜給我們。(約壹五14~15)
盼望與禱告可以是雙生子。更有信徒對禱告時共生的盼望,抱有極大的堅持,他們相信禱告既然是信心的宣告,盼望便必然是共生的祝福,所以,不少牧長都強調基督徒當有積極的生活態度,不可存有或不應孕育消極的思想。這種理念,經常套用於禱告的操練上。
我接納禱告是「信心的宣告」的觀點,但它亦是人神相遇的時空:上帝聆聽我們一切真誠的說話,這當然包括在人性中消極、低沈、負面的傾向,而且,性格上的差異和人生歷練,也會使每個信徒的禱告生活,大異其趣。
不過,無可否認,使徒約翰顯然期待信徒當以積極的態度,去處理我們的禱告生活,再明白一點,應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這種積極性,NIV比現代中文譯本更簡潔有力的表達出來:He hears us. 老實說,我們活了超過半生人,經常慣性期待 somebody actually wants to hear what we say,也許,更有趣的境界,是不用我們明說出來,已有人聽到我們的心聲(成年人就常有這種不太實際的期待);He hears us,其實是我們內心的真實需要,也是我們可以心存盼望,並且積極迎向逆境的起點。
好好享受上主聆聽的真實和美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