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


1926 期(2001 年 7 月 22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當你對某個對象投入很大的情感,對之有高度的認同,那就是你心目中的偶像,譬如兒童好容易會對那些他們認為能力高超的對象產生崇拜的心理。而偶像有真實(歌星、球星)和非真實(超人、孫悟空)之分。然而偶像是否值得佩服,就要看那個偶像背後所帶有的意識如何。

  若我們主動去參考一些值得學習的東西,就是有益的,例如教師們有一個好的榜樣給學生,而學生們也很喜歡跟隨,希望日後也能成為老師,他們也就成為偶像了。

  但是,若果偶像背後的意識叫孩子的自我認知出現偏差,家長們就要留意了。例如,跟隨偶像自以為也擁有特異功能;或者放棄了要努力奮鬥的志氣,而只追求不勞而獲的得到好結果。作為父母長輩的也要小心,有否在無意地高舉了社會上這些「搵快錢」的意識:有偶像說怎樣不用讀書也可賺大錢的技巧、電視節目示範如何憑講兩句說話就能贏很多獎金等。家長要留意崇拜偶像的心理,會在日常的談話中不自覺地傳授到孩子的耳邊。

  另外,心裡最沒有安全感的青少年,最容易瘋狂的迷上偶像。他們藉著將自己全情投入於偶像的世界中,以偶像的成功當為自己的成功。例如一個讀書不成、自信心低的孩子,會很崇拜一些明星和球星,在偶像的祝捷會上,他們以為都分享到勝利的喜悅和掌聲。這些行為正正反映了一個失落的心靈。

  發展孩子自己的嗜好是個頗有效的抗衡辦法。好讓他們早已心有所屬,擁有一些為自己所滿意的活動,甚至十分樂意為這個目標而不斷學習和努力,從而離開那些相對較虛無縹緲、沒有安全感的崇拜偶像行為。

  要孩子不被社會的歪風吹得左搖右擺,我們要注重心靈的教育,和他們一起追尋真理,讓他們對自己有正確的看法:人有自己的才幹,但同時也只是受造物,有著各自的限制;人要活得有意義才會快樂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