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圖書館落成後,成為城中熱烘烘的話題,譭暫多於譽,有報道指這個外型九成似酒店的圖書館音量媲美商場,傳媒攝記紛紛捕捉市民百態,午睡、打波、兩小無猜熱吻、打盹歇息,甚至哺乳,皆盡收眼底。
筆者無意亦無資格再加鞭撻,一向認為小情侶只是親一親臉,不算大逆不道,不必喊打喊殺。而小伙子在隔鄰打波,見到有冷氣開放的地方走進去,也是人之常情,有人說若部分波牛久而久之,能浸淫出對文化熱愛,那已是功德無量。 若真的要出動大喇叭提醒,未免有辱人權,但「嘆」冷氣,「煲」手機,參觀豪華廁所,始終可以窺探到香港文化的一鱗半爪:香港人的閱讀風氣仍較薄弱!
台灣的文化氣息比香港濃厚,書局成行成市,出版事業蓬勃,書局滿佈「打書釘」的人;新加坡學生的兩文三語水平,比香港的同齡青年,高出一大截,也是不爭事實。當局急急辦個文化委員會諮詢去向,算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吧!
這一代如此不濟,不能盡歸咎他們無心向學,不肯下苦功,現時的語文教育,中小學將文法教完一次再教一次,只著重硬啃,不著重培養氣氛及營造環境,而注重背誦的考試制度扼殺教師及學生的創作空間,一名作家指出這一代雖讓下一代豐衣足食,但若果在教育方面,這一代仍無法行前一小步,仍是有欠下一代。
二百億元的十年副學士計畫,坊間意見紛紜,支持的指政府願意大量投資專上教育,只要做好品質監控,始終是件好事。抨擊的指在副學士仍未獲廣泛認可,及未有統一的銜接時,急速推行是藥石亂投。但眾多意見仍有一點共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多多錢都值得花。 香港將來的成與敗,是繫於人材的量與質。
森斯(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晴美(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