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倍受關注的福音電影非〈生命因愛動聽〉莫屬。直到六月七日止,此片已上映了一個月,累積票房超過五百萬,收看人次大約有十萬。去年九月底,有一齣同樣是描繪愛與生死別離的電影上映,名為〈紐約深秋〉。它是荷里活製作,導演是大家熟悉的陳沖,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紅極一時的偶像演員,李察基爾和慧雲娜利達。影片共上映了四十一天,累積票房也只是六百五十萬。單從數字來看,〈生命因愛動聽〉是成功地打入了本地市場,成績甚至可以媲美荷里活的大製作。
影音使團的名字現在家喻戶曉,雖然有基督教背景的製片廠還包括突破影音中心,但是,只要一談到福音電影,不管是否基督徒都會聯想到是來自影音使團的製作。去年,影音使團製作的福音電影〈天使之城〉只在灣仔一家戲院上映,看的人數雖沒有這次這麼多,但好評如潮。累積了相當的信譽,這次再推出同類型的電影,講的是情是愛,有真實的故事作底子,在包裝和拍攝方法上,再配上不少商業元素,它的成功恐怕早在預料之內。
福音電影商業化免不了受到「自己人」直接或間接的批評。批評者所關心的不是票房問題,若根據外界的一般標準,一部電影只要收得,它就算成功了。至於賣座電影的藝術價值與票房之間的關聯,這又當別論。每年很多地方都舉辦電影節,挑選當年的最佳電影。雖然各地的準則不一,但相對客觀的標準是存在的,或是可以捉摸的。某些聰明的導演,正是做到了這一點,作品得到國際的認同,然而並不一定很賣座。
以福音為主題的電影,情況就不同。〈生命因愛動聽〉雖然運用商業的元素,但不是純粹的商業片,因為影片的拍攝目的是要傳遞給觀眾一種信息,而大家都知道這個信息是甚麼。因此片子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在技巧的運用、情節的安排上,清楚地表達這個信息,而不是用票房來計算。如果影音使團把〈生命因愛動聽〉定位為一齣商業的電影,那麼,只要賣座就稱得上成功了,任何的批評都顯得多餘。因為它不是,所以才受到那麼多基督徒,也就是「自己人」的關注。
此片最令人非議的地方正是它的表現手法。如果純粹以感情打動人心,使人接受福音,這齣戲可以說是成功的,因為的確有很多觀眾受感動。但信仰並不單單建立在感性的層面上,它需要有理性為基礎。不管取自哪一種題材,如果導演能運用藝術匠心,將兩點緊密結合起來,這齣戲才能算是上乘之作,才更有福音價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