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要長大!」


1861 期(2000 年 4 月 23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你仍回味童年和中學階段的天真與傻勁嗎?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少值得懷念的事件,相比於現實生活,做父母的滋味有時是比做年輕人少了很多樂趣;故此,我們真的會很回味年少的日子。

  可是我們有否想過這種留戀會變成一種重覆行為的驅力?有時我們只是一個成年人的軀體,卻裝著一個非常孩子氣的內心,例如仍喜歡不拘束的大叫大嚷,甚至被別人看為坐不定和不莊重的大孩子,在公眾場合裏連基本社交也很畏縮或表現旁若無人。

  原來要長大就是要用些努力來跳出孩子的位置!我們身旁有很多成年人正是幾經掙扎才跳出孩子的位置,他們有些從前是家中的寵兒,當然少不了獨子獨女,或排行最尾的。總而言之,是習慣了收取多於付出的人生。

  跳出孩子位置要靠很多輔助器材,當然最重要是父母肯放手給他跳,否則還要用力擺脫父母的巨臂,因為父母的內心不想孩子心理上的長大;我認識不少家長仍未能接受孩子去參加訓練宿營,也更不願見到孩子出國升學的日子;更現實的是,連多些功課的學校也要考慮放棄,為的是希望子女輕輕鬆鬆完成學業。將來怎樣便將來再談吧!

  在家中排行最小或獨子獨女不等於註定獨立能力低,我的一位訓練同事就是在家排行第八,但卻是一位軍事訓練的教官;另一位身為獨女的同事也是現今極出色的EQ訓練員,他們都成功完成大學,現在更與我一起經常到世界各地示範EQ教學,本文刊出之日我們已身在墨爾本的中央浸信會主持連續八天的公開訓練了,出生序影響力並不一定阻力無窮!

  請考慮自己和身旁的人,是否互相糾纏至某一方跳不出孩子的位置?更要多考慮鼓勵別人-成長的魅力比留戀過去更要吸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