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恩第一波對香港及華人教會的影響很少;靈恩第二波對香港有不少傳統的教會帶來了傷害,特別是六十年代某電影明星以先知自居而對各教會的攻擊,形成了福音派教會與靈恩派教會的鴻溝。八十年代靈恩第三波,全面地影響整個香港教會,雖然抱懷疑的人仍大有人在,但比對前兩次的靈恩運動,靈恩第三波卻是獲得香港教會空前的支持。正因為如此,要認識靈恩第三波就變得非常重要,同時也較難使不同立場的人,對靈恩第三波的影響達至一致的共識,盼望這篇文章能盡量中肯地評論這個富爭議性的神學思潮。
靈恩第三波主要有三個領袖,他們都是與美國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有關係的人:溫約翰(John Wimber)、韋拿(Peter Wagner)及韋約翰(John White)。溫約翰原是個成功的搖滾樂師,信主後並獻身傳道,畢業後在一間貴格會教會(Friends Church)作傳道,他後來因在教會內積極推行醫病的服事而被要求離開教會。一九七七年,溫約翰與跟隨他離開該教會的十二個人開始一個家庭查經班聚會,但因人數加增,後來成立加略山小教堂(Calvary Chapel Fellowship)。一九八二年溫約翰加盟南加州靈恩派的葡萄園教會(Vineyard Christian Fellowship),該會的創辦人加力信(Kenn Gullikson)不單歡迎溫約翰的加入,還將整個葡萄園運動交給他作領導,自此,葡萄園的運動不論在教會的數目,以及會友的人數,都有驚人的增長,而葡萄園運動差不多變成是靈恩第三波的同義詞。
韋拿是福樂神學院的著名宣教學院教授。一九八二年他邀請溫約翰教授一科「神蹟奇事與教會增長」(科目編號MC 510,後來成為這個運動的著名科目)。在這個課程內,韋拿及溫約翰不單引述歷史事例來說明神蹟發生與教會復興的關係,而且更在課程內「實習」神蹟奇事,其中包括專醫長短腳的韋拿,鼓勵同學運用知識言語,及醫病等超自然恩賜,雖然最後院方停止了這個課程,但這個課程卻已影響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
韋約翰本是精神科醫生,因接受溫約翰對神蹟奇事的做法而加入葡萄園運動,經常與他一起主持聚會及講座。當然除了這三位領袖外,靈恩第三波還有很多出色的領袖,其中一位叫狄積奇(Jack Deere),他本來是以反對靈恩著名的時代論神學院達拉斯神學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舊約教授,但後來因從研究聖經時不能同意神蹟恩賜隨使徒時代的過去而結束,所以不惜付上要離開神學院教席的代價而加入葡萄園運動,因此成為這運動中少數的神學家,也成為溫約翰的神學顧問。
靈恩第三波在神學方面與前兩次的靈恩運動有很多相似地方,但在第三波的運動中,就非常突出醫病的恩賜及權能佈道會。這個神學理念,似乎主要是來自溫約翰及韋拿個人的經歷,但他們的神學理念在狄積奇等神學家的加入後而漸趨成熟;特別對傳統的時代論立場認為神蹟的恩賜,已經隨使徒的過去而停止,提出全面的質疑,他們的神學理據大概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