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點~應


1854 期(2000 年 3 月 5 日)
◎ 交流點 ◎ 徐濟時(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研究及培訓主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適合現代人的神學教育模式是一個急不容緩的課題,但可能有一個大前題先需解決,就是「教會應否受社會影響」-神學教育的改革應否受當前大學教育的影響?

  話說今天教會中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因原來是受到社會的影響。有研究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五節在歷代註釋的學者指出,雖然該節提到「女人講道」這一點,但在近二千年的教會歷史仍處於男性壟斷講台的時期,釋經家解到這一點都避而不談;只是直到上世紀初女性地位日高的時候,才出現有註釋書正視這個「女人講道」經文而予以探究申論。明顯地,這個已被今天大多數宗派視為健康發展的「姊妹升值」議題,實在是由社會帶動教會的。所以,社會的文化不一定是敵基督的,教會有時需要社會的影響。

  回到教育改革的問題上,近期嶺南大學校長表示本港各大學快將實行互認學分,隨辦得甚好的中大及科大商學院的做法。其實,神學教育在美加亦早有此種跨校修科的模式,並且在大城市的這類神學院群都是合作得有聲有色,如波士頓、多倫多、芝加哥及三藩市灣區皆有頂級的神學院校群,各有接近十間大小神學院聯合起來,開放、保守(福音派為主)、大公等類型皆有,在各校本身學位外提供聯合的高級學位。在競爭中建立伙伴關係似乎是社會及教會的大趨勢。

  本港神學院近十年的發展也是朝這方向努力,如八間神學院圖書館建立聯合服務,神學院老師建立聯合組織,正顯示步步邁向更強的合作。事實上,本港十多間神學院在基督教教育、差傳佈道、牧養治會等方面都欠缺老師,這類屬於基本神學訓練的必修科目,在不少神學院中連一位全職老師都沒有,只能靠有限的「外援」充任。然而,一些神學院則建立起某方面的強項,擁有該方面良好的師資、圖書館資源及研究出版。筆者相信不少神學院都希望辦到「既專且博」的理想,但有迹象顯示,這種擴張難以被香港眾教會(甚至美加澳較有實力的華人教會)繼續承托,事實上教會已經太吃力了。

  或許神學院的新路是,仿效西方的神學院建立更緊密的伙伴合作,互認學分應是本港各大小神學院的下一步努力,而聯合頒發Ph.D.、Th.D.、Ed.D.、D.Miss.等學位應是更進一步的方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