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點~呼
我們仍要協助馬會包裝嗎?


1851 期(2000 年 2 月 13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文無意簡單地反對一切團體向馬會申請資助,只想反思我們若接受了馬會的資助所造成的影響。

  馬會是最成功地自我包裝的團體之一,經過多年努力,她已成為全港最大的慈善家,大量的撥款已成為一些福利機構(不論有沒有教會背景)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亦贊助機構開拓了不少新的事工,協助了不少弱勢羣體。據了解,馬會更會主動找一些有發展潛質的機構,主動提出令人難以抗拒的大筆資助!馬會的名字已刻在不少機構的碑石上,包括診所、學校及各式社會服務中心,成為令人景仰的名稱。

  曾經聽過這樣的故事,有一批慈善機構的主腦人開會時,忽然有人不識趣地提出近來本港賭風熾熱,馬會亦大力向青少年促銷的問題。但全場忽然靜默,沒有人願意回應,本來社會服務機構是最了解賭博對家庭和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多少父母因為要「刨」馬經、進馬場而耗盡了本來可與子女共聚的時間?多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導火線皆與賭博有關?多少家庭悲劇由爛賭而產生?我們從賭博賺取的稅收、慈善撥款,究竟能否彌補因賭博而帶來的社會問題的開支?我們必須正視的是馬會的資助,會否影響各機構在反映賭博禍害時的道德勇氣?馬會因投注額下降而減少了慈善撥款,會否同時成為我們的煩惱,以至我們要為投注額節節上升而禱告?

  筆者上月的文章,呼籲更多富有的信徒成立基金,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各社會福利機構,特別是教會機構,可以不用再依賴由賭博而來的慈善撥款,不用再向鼓吹賭博的機構面上貼金,協助將她包裝成全港最大的慈善家,為甚麼信徒不可以團結起來,成為比馬會更強大的慈善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