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與病人


1880 期(2000 年 9 月 3 日)
◎ 癌病答客問 ◎ 楊牧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總體來說,治療鼻咽癌可以有幾多種方法?

  一般說來,有放療、化療、手術,免疫治療和中藥治療等五種。但以下只討論三種。就是傳統的四種治療方法,因着不斷的研究與改良,用的方法也在改善中,如近年發現化療中大劑量的PDD和5-FU可以取得百分之九十的緩解率,但化療後必須與放療同用,才會達到這樣的療效。

  

在治療前,我可以問醫生問題嗎?

  這是一條十分好的問題。今天人人都知道,病人是有知情權,只是病人不懂得問,結果就像一塊放在砧板上的肉,任人魚肉。要懂得問,最好自己用紙寫下一連串的問題,見醫生時與他討論;害怕自己一個人記不了那麼多答案的,最好與家人一起去,多一人幫手好過一個人問。不要代醫生設想,說他太忙,不好意思問,免得浪費他的時間;醫生太忙,是他與醫院管理層的問題(香港是與醫管局的問題),不是醫生與病人的問題,故不要為醫生設想。你充分明白自己的情況,作好積極一方面的準備,與醫生作主動的配合,就是最有效的為醫生設想(因你將會是他成功醫治的一個單位)。坦白說,今天醫生多數是願花時間在病人身上,解答他的問題,只是病人常沒有準備,見到醫生時自然茫無所從,問不出甚麼資料來,這樣就不能怪醫生不合作,是病人自己不懂得問的結果。

  

有甚麼問題是接受治療前我需要知道的?

  我擬了下列的問題,你再按自己的實況作增減,然後約醫生詳談:

  1. 疾病的診斷結果是甚麼?

  2. 按你的判斷,它是屬於第幾期?

  3. 癌腫有沒有擴散?

  4. 若有,擴散的範圍是甚麼?

  5. 按病理分析,我的癌腫屬於哪一型?算是特別難醫哪一種嗎?

  6. 我有幾多種醫治的方法可作選擇?

  7. 你建議我用的是哪一種方法?

  8. 你建議的方法,歷時多久?

  9. 每一方法可能的副作用是甚麼?

  10. 你建議我接受治療的日子應怎樣爭取營養?

  11. 這段時間又應作何種運動以增加身體的復原力?

  12. 我若需要社工的幫助,該向哪一部門申請?

  13. 大概甚麼時候我可以恢復上班?

  14. 請問我治後五年的存活率大概是多少?

  15. 我再病發的機會有多少?

  

對於醫治途徑,我可以參與選擇的過程嗎?

  首先,我們要肯定一個事實,決定用甚麼治療方法所需的知識是非常專門又複雜的,我們絕不能憑個人喜好或感覺作判斷。但這不是我們作為病人的不可參與決定過程的因素。昔日醫生就是本於「病人不懂得」的原因,拒絕病人參與抉擇。但近來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病人由頭到尾都沒份參與決定,一直是被擺佈,是醫生得不到病人主動配合的原因,徒增加醫治的困難。

  今天美加醫生會花時間跟病人解釋他有的選擇,並解釋每種選擇的正反後果,然後細心地詢問他的意見,才作選擇。這種態度大大增進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對醫治的果效大有助益。問題是,東南亞醫生鮮有這種操守,怎麼辦?我曾接觸過一個病友,她用私家醫生,醫生竟拒絕向她解釋他決定的醫療方法,只以一句:「說了妳也不會明白的」作交待,叫人非常憤怒。結果我叫她把這樣的醫生換掉!

  

我可透過甚麼途徑來獲得做決定可需的專門知識?

  不錯,如我在序言寫的,在資訊時代所有資訊都失去)它的「貴族地位」和「專間化」,它變得是公開弘人人可得的。你要獲得這種專門知識,本書是為此而寫,之外,你還可透過下面方法獲得:

  1. 你的醫生應有這分雅量,向你介紹合資格的醫師給你,作為獲得「第二個意見」的途徑。這些專家可包括耳鼻喉專家,腫瘤專家、和放射性腫學家。

  2. 病者可到附近醫療機構而獲知這些專科醫生的名字。

  3. 透過基金會,電腦網絡,病人自願組織,取得需要的資料。

  

不要相信不可能,多試幾次幾種方法就會柳暗花明的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每月快訊:天地線】

【每月快訊:專題】

【每月快訊:總言之】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