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參加者推動聖樂事工
第 1880 期(2000 年 9 月 3 日)
◎ 要聞
蔣慧民先生在研討會第二天開始時,與參加者重探「會眾在崇拜中的角色」。聖經中在不同的經文提及會眾的角色是選民、上帝的子女、祭司、基督的身體等多重的角色,讓參加者對會眾在教會中的角色有更深入的思想機會。
蔣先生在會中又進一步剖析崇拜秩序的進程,從開始「進入神的殿」到最後的「榮耀見證」,每個程序均有其獨特的意義,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敬拜,讓所有信徒參與其中與上帝相會。
承接蔣先生有關會眾在教會崇拜的信息,李景賢女士於「會眾聖樂牧養」一講中,從彼得前書二章九節引出會眾的三個身分:被揀選的族類、君尊的祭司、上帝的子民。而教會在聖樂牧養的工作中,需顧及信徒在崇拜中教導和帶領、聖道的栽種和宣揚,並發揮及培育信徒們的恩賜。
建道神學院聖樂系助理教授黎本正先生於「雙軌敬拜的聖樂牧養部署與危機」中指出,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存在牧養危機。這稱為雙軌敬拜的模式在意識形態迴異的聖樂崇拜下,難以在「兩個」群體中,牧養「一個」教會。
他認為此種模式從神學意識形態差異引發致教會路線差異,例如引致分門別類、互不接納等,而事奉及牧養路線的差異,亦導致不同的會眾很難聯合一起崇拜。
為了讓參加者深入了解各種崇拜的模式,研討會籌劃小組特別安排兩項示範,由郭子科先生與李景賢女士聯同香港仔浸信會及潮人基列堂等詩班員,分別展示「信息配合多種不同時代教會音樂」及「崇拜模式」示範,使參加者親身體驗理論的實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每月快訊:天地線】
【每月快訊:專題】
【每月快訊:總言之】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