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


1874 期(2000 年 7 月 23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英國利茲大學一名加籍心理學教授,決定要開班授徒,用二十週來教人如何寬恕仇敵,並聲稱這是全球首創的課程。

  這全球首創看你如何界定。如果以中國人看,五千年前,孔子的答案就是「其恕乎」。寬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國人奉為圭臬的處世哲學。

  至於耶穌,要門徒愛仇敵,要在人家打你的右臉時,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他又對彼得說過,要饒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十個七次。可見寬恕是基督教信仰不可少的生活指標。

  所以,寬恕之道的課程古已有之,怎會由那位英國心理學家首創?

  那天,偶然看英文台一個特輯。特輯報道了一椿真人真事~刻畫出一個動人的寬恕典範。

  一位越戰退伍美軍,十八歲時出征,在戰場上殺第一個北越軍人。從軍人身上,他拾獲一幀小小的相片,相中是軍人和一個小女孩的合照。從那時起,相中小女孩憂鬱的眼神成了軍人心中魔障,他無法擺脫,心中滿是歉疚。三十三年後,幾經轉折,他終於重回北越,找到了相中女孩~已經是個四十歲的婦人,求她寬恕他的殺父之仇。

  退伍軍人把相片歸還物主,婦人把相片和軍人擁在一起,失聲痛哭,求恕與寬恕,構成一個極其動人畫面,閃出人性最動人的光輝。

  寬恕,應是雙方的。先要有敢於自省,真心痛悔的求恕者;又要有胸懷坦蕩的恕人者;還要兩者同時相遇,這寬恕才能實現。否則,若無求恕者,那寬恕便是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雖然偉大卻並不真正解決問題;若無寬恕者,那求恕者亦永難逃避良心譴責,甚至會上演冤冤相報,永無盡期的復仇悲劇。

  寬恕,又豈是二十週課程所能教授的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