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與出埃及記~中國版(四)


1874 期(2000 年 7 月 23 日)
◎ 古道今詮 ◎ 梁元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黃乃裳和福州移民最初在砂撈越的經歷,可以說是帶著「流奶與蜜的夢想」,但遇著的是困難重重的「曠野的生活」。最初來到詩巫新珠山,第一、二批福州人所住的。是六座大「亞答厝」,即用樹葉搭成的長屋,這些「長屋」,「每座五直,每直中隔以「加正」(Kajang用泥巴棕葉製成。)......簡陋之至。由大門進入,兩邊排列著三尺高的床鋪,好像客棧的統舖。有女眷的房間,隔上一領「加正」。......屋後另搭一間沒有樓坪的大廚房,兩排土左右分開,放大鼎(即大釜)七八個,小釜若干個。當時坎具的簡陋,生活的困苦,由此可見。

  以色列人的「曠野」生活中,有異族的攻擊及內部派系的糾紛。黃乃裳與福州人也面對相同的問題,對外是和英國殖民者及土著伊斑人的利益衝突,對內則是華人的同鄉與省籍引起的不和。到了一九零二年詩巫引進另一批廣東籍的移民,更造成福建人和廣東人的派系衝突,甚至引起多次的械鬥。

  在以色列人的「曠野」生涯中,宗教活動是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包括他們的虔誠與背叛。至於黃乃裳在「新福州」的開墾工作,宗教活動也是一個主要的環節。正因如此,黃氏的墾場和移民社區,也和近代中國其他的移民群體有異。黃乃裳本身是基督徒,也是傳道,信道甚篤,而這數批遷往砂撈越的福建移民,在組織上和經濟上都得到教會的協助,其中第一批移民中有陳觀斗,他的父親陳長惠是古田基督教會的牧師,對於移民的幫助很大。

  當然,並非每一個參加此次移民和墾殖的人都是教會中人,也有些是鄉里及貧苦的農民,但大部分都是和美以美會有關的信徒和會友。正因如此,在成立墾場之初,黃乃裳及「新福州」的領導人都注重宗教生活和聖經教導,教會和學校便成為「新福州」的文化特色。在某程度上,「新福州」,可以算是「基督教人民公社」(Christian Commune)的一個型態,社區與教會的關係極其緊密!

  

  「摩西」的結局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和經曠野,但無緣進入迦南。黃乃裳帶領福建人離開家鄉,開墾詩巫,經歷初時的困苦時期,到後來詩巫開發、商業進步,但黃氏已然離開,也無緣看到它成為「流奶與蜜」之地。摩西老年而逝,黃氏則壯年而退。他在詩巫開墾不過四年,即返回中國。功未成歸故里,此中原因甚多,例如同伴的埋怨,經濟的困難等都是其中之一,但最主要者,乃是革命運動的號召和吸引。黃氏在二十世紀初,由改革轉向革命,以鄒容、孫中山為楷模,力求推翻清廷,建立共和。而其離開砂撈越之後,一生亦致力於此。他於一九零四年離開詩巫,投身孫文革命運動,加入同盟會,在廈門創辦《日日新聞》,鼓吹革命思想,又四處巡迴演說,聯絡華僑。一九一一年福建光復,黃氏率領民眾,將十八星旗升福州武備學堂之旗杆上。並說:「裳生平最得意之事則此。十九日以後迄今,為躊躇滿志之時,雖死無憾矣!」

  民初黃氏曾經反對袁世凱復辟,後任廣州孫中山元帥府顧問,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病卒於家鄉閩清,享年七十六歲。

  今年是砂撈越「新福州」墾場之百年紀念,故此對開發此地之「摩西」黃乃裳之事蹟和貢獻,作一簡要之介紹,作為對前人之懷念!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