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美腳蹤
「徐松石牧師學案初述(三)」


1823 期(1999 年 8 月 1 日)
◎ 文林 ◎ 吳宗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前文曾述徐牧師傳世之作在於歷史、民族及文化方面的研究;然而,其靈修式解經書及教會類雜文,在造就信徒方面,也有一定的貢獻。談到貢獻,徐牧師在作育英才、傳道牧養及文字事奉上,都有很大的成就,但以下只集中討論其著述方面的學術貢獻。

  

  三、貢獻

  徐牧師在學術方面的貢獻,可分三方面論述,然按其所言,其著述之目的乃期望中華民族歸主。

  第一類貢獻是藉著編寫五冊的《華人浸信會史錄》,為華人浸信會歷史做整理與編纂的工作。史錄的範圍包括大陸、港澳、台灣、海外及先賢傳略。徐牧師也為西教士吳立樂所著的《浸會在華佈道百年史略》做補綴和翻新的工夫。因此,當我們研究近代華人浸會史時,便有吳立樂和近期徐松石牧師的資料作為基礎。其實,研究就是站在前人的肩頭上,繼續前望、前行及上路。徐牧師在這些史料上的整理工夫也是一種貢獻。

  第二類貢獻是徐牧師在民族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茲列舉其部分發現如下:

  (一) 其研究方法稱為「地名研究考證法」,是匯集書本的考證、傳說的採集、語言的分析、風俗的比較及地名的研究等而成的史學方法。應用時,是通過地理推測、地名研究及語言考據來印證古代居民的源流。據說,這種方法對研究國內少數族裔及東南亞民族特別有效,能帶來許多新的發現。

  (二) 發現古代「蒼吾嬈」或「牂柯僚」等詞,即古代的「蒼吾族」或「僮古佬」(今改稱壯族);他認為這發現是「打開僮泰歷史祕笈之金鑰」。據徐牧師之意見,僮族在三代以前,佈滿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各省(古代牂柯郡及牂柯江流域),這僮族非但是嶺南的土著,而且是今日最純粹的漢人;其實,他們就是舜帝時候諸候蒼梧國的後人。西南部僮人乃屬炎漢族(南支漢族),且保留得古炎漢語。從他們流衍出去的有廣東的黎族、雲南的擺(白)族及貴州的仲家侗人,其他還有泰族、僚族、俍族及土族。

  (三) 有關粵江流域人民的研究,他認為「苗傜僮等南方部族,都是中國的古部族,乃羲、女媧及神農部落的子孫。源於中國東區,嶺南原居民有濃厚僮族血素。」據說「南人宗盤古,北人宗伏羲」;但他首創「盤古伏羲同一說」,其目的是要顯明南北各族本是同一根源。

  (四) 證明四千年前中國東南部的鳥田人,即後來的僚蛋部族,是構成馬來民族主要血統的民族。鳥田人即《禹貢》中所言的鳥夷,又可稱海佬、盧亭、水族及海洋族等。他們有博大的胸襟,視太平洋為中國的內海,流布甚廣,遍及中國、東南亞及美洲。從寧波人「阿拉」這一個口語,徐牧師明白了馬來語和古吳越語的關係。他認為從「鳥田人」這一個歷史名詞的新解釋,可得引進吳越馬來民族史奧苑的門徑。

  (五) 證實「日本的出雲族乃中國宿沙氏的遺民,而日本的大和民族,則起源於中國的吳越淅閩。女媧即是女皇,倭人即是媧人而已。」他認為「日本神代史初段,乃以中國的古亞細亞族,和中國境內的通古斯族,為最主要的題材。日本神代史的後段,乃以中國淅閩地方的變遷,為最主要的對象。」從苗傜研究的資料,更可窺見了日本神代史的奇妙。

  (六) 他認為英法等西方學者對泰族來源有如下意見,但基本上十分相通。有說泰族源於中國豫鄂皖交界的山地,經陝蜀交界的九隴山,折而向南,由貴州雲南而進入撣邦和泰國。另一說撣泰等族發源於雲南和康藏;又有說源於華南。上述各說都證明泰族大部分去自嶺南。「泰」字乃地字和土字義。「暹」字含著寨字意思。嶺南地名和嶺南語言風尚,與泰國還有許多類似之處。從湖南的「仙」字地名,和兩廣的「那」字及「大」字等地名,可尋獲古代嶺南和泰國民族的遷移路線。

  (七) 發現印第安人與華人有類似處,提出「華人發現和開闢美洲」之說法。他認為印第安人之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黃河水患,華人因避災而結隊遷徙到美洲之運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