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篇
 「自愛」


1823 期(1999 年 8 月 1 日)
◎ 親密家庭 ◎ 黃麗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若要能夠愛人,首先要學懂愛惜自己;沒有愛惜自己的能力,就缺乏愛人的能力。

  近來翻閱報章,看到多宗為情自殺的新聞,不論是因為愛侶移情別戀,還是因為愛侶提出分手,當事人接受不了現實,便萌生毀滅的念頭,有人企圖自殺,有人甚至與愛侶同歸於盡。看到這些新聞,不禁令我顫抖,為甚麼愛會變成了恨?愛會變成了佔有?

  當我們期望得著某些東西而得不到時,會失望、會傷心,這是自然不過的反應,人需要表達情緒,情緒表露的時候,亦是我們真情流露的一刻。在愛中,我們可以互表真情;然而當變成為了佔有,情緒便會成為我們控制別人的工具,若然再讓控制的需要蔓延,控制的意慾會化成仇恨,更加會變成了毀滅的行動。

  控制的需要源於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的人好像有個永遠都填不滿的內心黑洞,不斷需要別人來滿足自己,尤其是親密的人;別人滿足自己是應分的,從不會感恩,若別人達不到自己的期望,便傾向指摘,覺得別人有問題,於是千方百計令他們改變,有時更堂而皇之給予改變別人一個高尚的理由,以為是為了他人著想而改變他,其實在內心深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自我中心的人亦很難真正認識身邊的人,他們所認識的,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對象,當現實的人與理想的對象不符,便陷入失望與頹喪的深淵,不能自拔,他們不懂得放手,經常徘徊在執著與放棄之間。執著時,不斷期望對方,改變對方;放棄時,陷入自憐自毀的狀態中,他們不能領受由放手而來的平安,從平安中認識身邊的人,對他們產生由衷的體諒與接納。兩個自我中心的人走在一起,關係充斥著角力、矛盾和憤怨。

  每個未經轉化的人,都會停留在自我中心的階段,藉著恩典,我們由自我中心轉向自愛,珍惜自己,不用透過控制別人來滿足自己,別人回應自己的需要時,內心感恩;回應不到時,體諒他們的限制。兩個自愛的人相遇,才能發展出深刻的愛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