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老師不見了


2989 期(2021 年 12 月 5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今學年開課不久,本港一份基督教報章,曾以「同學老師不見了—如何支援學生面對移民潮」做了一個專輯。

  據香港教育局的統計數字,在上一年度的學年(2020/2021)香港中小學合共流失一萬五千名學生,而在全港十八區之中,除了西貢區及沙田,其餘十六區的學校學生人數均下跌。若以年級劃分,中五和中六是流失的「重災區」,平均下跌 5%;若以區份計,名校及國際學校林立的港島中西區及南區流失率最高,幾近 8%。

  東九龍有一間著名的直資中學,其校長說高中學生畢業或就學途中往外國升學,素常皆有,只是以前每年最多十餘個,但到了近三年,離港的激增至每年五十多人,而在去年,更大幅度颷升到八、九十人。

  香港學生隨家人移民外地,或者以前在中五會考以至中七之後到外國升學的,其實並不罕見,只是數目遠比現時為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學後班上少了一兩位同學,乃常見現象,只是當時一班起碼有四十名學生,比例很小,並不顯眼。

  那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社交媒體,甚至連電話也不是個個家庭有。開課後發現多了一張空凳,除非跟他/她特別稔熟,否則就好像人間蒸發,從此天各一方,可能以後都不會再見。

  十多年前曾在母校的五十週年聚餐上,突然遇見一位在中五畢業後就遠赴加拿大唸書的舊同學。他說自七二年離港後,闊別差不多四十年,這才是他第一次返香港,而機緣巧合下他出席了母校的聚餐。記得席上我曾問他回港最大的感受是甚麼?他答以前覺得學校的禮堂很大,而現在廁身禮堂之內,竟覺得禮堂很細。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長大了吧。寄望每一位離開香港到海外升學或移民的人,眼界會擴闊,視野會開拓,看到世界之大和一己之渺小,這才不枉他們離鄉別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