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物我—天.靈性


2986 期(2021 年 11 月 14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過往三期已從宗教和朝聖介紹了天人物我—天。今期將介紹靈性操練。第一個問題是靈性操練要達到甚麼目的。我認為有七個重要面向,分別是加深連繫、安靜與獨處、意義與目的、喜樂、創造力與想像力、超越和認識自己的聲音。我相信我不需要講解每一個面向,反而我們需要反思當下的靈性操練如何和強化促進個人的這七個面向。

  當下坊間流行的一種方法是靜觀或正念(mindfulness)。簡單來說,靜觀或正念指覺醒的質素和深層連繫。我們可以用不同方法達到這目的,例如:默想、安靜、瑜珈、自由寫作、慢食等。對靜觀或正念的關注主要有三個向度。第一,默想的精神學,關注默想與腦活動的關係;第二,默想的歷史研究,主要探究古時傳統智慧對默想的貢獻;第三,默想的教與學,集中社會和情感學習和正向心理學。以下,我集中介紹默想的教與學。

  大致上,默想的教與學可以分為五類。第一,創造性踐行,例如:唱歌、繪畫、編織、禪畫等。第二,運動性踐行,例如:瑜珈、太極、舞蹈、步行。第三,關係性踐行,例如:講故事和聽故事、深層聆聽、服務等。第四,行動性踐行,例如:遊行、抗爭。第五,儀軌性踐行,例如:宗教崇拜、退修、朝聖等。我個人習慣行動性踐行,並從中經驗以上所講的七個面向。不同人可按自己的品性練習不同默想,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持開放態度,經驗其他踐行,讓生命可以有更闊的體驗。生命教育工作者可以多探索其他可能性,也經驗多些可能性。

  透過打破個人的習慣性和規律性,默想的教與學之專一靈性操練,為學習者創造空間,讓學習者可以「親在」(presence)、「覺醒」、「仁愛」和「放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