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宣道植馬灣


2982 期(2021 年 10 月 17 日)
◎ 環迴新界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深井對開的海域,是香港市區通往珠江出口的必經「龍鼓水道」;與深井隔海相望的馬灣島,扼守住這條航道的兩側,位置顯要。當英國佔治九龍半島之後,清政府隨而於一八七一年在馬灣島上設置「汲水門稅關」;直至二十八年之後,由於英國佔治新界才被逼撤關。當年的清海關尚有兩塊碑石留存,現時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馬灣於跨域海運交通中的優越管控位置,固然突出;然而它畢竟只是一個細小海島,土地資源未足以養活眾多人口,島上主要發展起一條小漁村。由於居民不多,來往需求不高,因此往返馬灣的公共交通向來相當貧乏。直至近三十年以前,就是由於建造青馬大橋,並由此帶動海島發展之前,長年以來出入馬灣僅能倚靠來往深井的稀疏街渡。

  一位居住於九龍塘豪宅區的大家閨秀,胡張筠謨女士,在上世紀五零年代中期歸信基督。她自此熱切傳揚天國福音,尤其心懷鄉郊居民;不久發起成立「以馬內利佈道團」,凝聚同一心志的信徒,力求親身推行其事。一九六一年的一天,當她閱讀聖經與祈禱,腦海呈現一則奇異的意念:要前往一個名稱有「馬」字的島上傳道!

  胡張筠謨來自河南省,並不熟悉香港的地方,當年亦未有方便查閱的資訊。她認真信仰,認真委身,毅然展開看來茫然的尋覓之旅,務要找到這個名稱有「馬」字的海島。由荃灣至屯門的一段青山公路,是當年唯一沿着海岸建造的道路;同時只有一條巴士路線走在其上。大家閨秀登上陌生的新界巴士,闖入拐彎晃蕩的極不舒適車程;然而沿途只顧得緊盯着飛馳而過的景物。當巴士徐徐駛過深井,豎立在岸邊的街渡招牌,「馬灣碼頭」,震動眼簾,震撼心扉;頓時引證她的「異想天開」傳奇。往馬灣傳道的工作由一九六一年開始,起先租用村屋閣樓作「耶穌堂」;後來購地,在一九六六年建成教堂,定名「馬灣福音堂」,翌年更開辦幼稚園。時移世易,隨着遷到荃灣區居住謀生的年輕信徒日漸增多,為着牧顧他們,亦為着承傳佈道,馬灣福音堂於一九七四年在葵涌開設分堂,名為「石蔭佈道所」。由於胡張筠謨年紀漸長,體魄難繼;為求這兩處信徒羣體能夠健壯地延展成長,於是透過友好互信的牧者引介,在一九七七年雙雙加入「宣道會香港區聯會」。「宣道會馬灣堂」在一九八二年擴建,現時教堂在二零零六年重建。

  宣道會馬灣堂的歷程並非意外或例外,這是一記典型:熱誠的信徒自發地開展傳道,甚至出錢出力成立教會,可以補宗派教會未及之處;由此產生的歸主羣體,日後可能持續作為獨立堂會,亦常會加入友好互信的宗派,使原先有如孤島般的堂會、接上健壯的教會源流。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