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之僕


2887 期(2019 年 12 月 22 日)
◎ 牧心世情 ◎ 陸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他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賽四十二1-4)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二章十五至二十一節引用了上述經文,說明祂就是那位先知以賽亞預告將要來到的。以賽亞書四十二章一至四節是以賽亞書四首僕人之歌的第一首,預告將來有一位僕人來到,成為以色列人的拯救。一般的研究將四首詩歌歸類為「耶和華受苦之僕」詩歌。

  詩歌的重點是「公理」(justice),分別在第二、三及四節中出現。在舊約中,當上帝的子民被以色列權貴及外邦君王欺壓時,上帝應許賜下救主,帶來公理。在新約中,耶穌解釋此「公理」不單是社會上的「公理」,更是救贖世人脫離罪惡的「公理」。因此「公理」包含了屬天及屬地的兩個層面,及三個帶來「公理」的特色:

  一是僕人角色,因此聖經研究學者將這詩歌及其他三首詩歌名為「僕人之歌」,或「耶和華受苦之僕」詩歌。耶穌在實踐時,帶出了「先受苦後得榮」的信息,因此先受十字架的苦難,然後作全地的王。

  二是僕人使命,將「公理」傳開。耶穌在十字架上,成為贖罪祭,代替人接受刑罰,滿足了「公理」,使人可以脫離罪惡的綑綁及刑罰。縱然困難重重,最終可以完成,而祂的信徒更將「公理」傳開。

  第三是僕人心態,包括了「不喧嚷、不揚聲」、「不折斷、不吹滅」、「憑真實將公理傳開」及「不灰心、不喪膽」。耶穌的生平及傳道服務的使命,說明了祂如何以僕人心態來實踐使命。

  今天的教會可以從耶穌身上,學習如何實踐使命,尤其是面對社會不安人心惶惶之時,明白十字架的大愛,效法耶穌,將「公理」以口傳身傳方式傳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