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囚的最後時刻


2849 期(2019 年 3 月 31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死刑囚的教誨師》一書裏有些個案特別刺激思考,而死刑囚臨行刑前的反應,也給讀者很大衝擊。

  其中兩個背景相似的死刑囚白木和橫田,兩人都來自破碎家庭,都被親生母親遺棄。他們的故事最能說明家庭對人性格塑造起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白木三歲被父母丟棄,養父母離婚後他跟着養父到處漂泊,沒有人疼愛,沒有朋友,從少年時代起就以殺貓為樂,十六歲時因殺了一個七歲女孩而被判監。出獄後,他變本加厲,成了媒體筆下的「開膛手傑克」,以極殘忍手法殺害多名女性。他對教誨師說:「像我這樣的人,除了死刑沒有其他選擇。」自認是無可饒恕的罪人。

  橫田四歲喪父,八歲時母親捨他而去,渴望長大能跟媽媽同住是他的心願。十五歲那年,他登山涉水跑到北海道去找媽媽,再婚的母親卻不想與他有任何聯繫。失望的橫田決定幹一宗大案讓母親不好過,就此犯下殺人罪。

  家庭破碎,缺乏親情滋潤,白木與橫田都被扭曲了,他們的心都有一個渴望愛,卻無法縫補,無法填滿的洞。

  死刑執行,白木不僅平靜接受,甚至有點急不及待。而橫田卻至死仍希望再見媽媽一面,他像孩子似的嚎啕大哭:「……來不及了,那時媽媽若沒有丟棄我,我不會變成這樣!」那是他十五歲被媽媽拒絕後,沒有成長過的內心深處的呼喊。經多年教誨,橫田仍帶着怨恨離世,教誨師內心承受的巨大痛楚,誰能明白?難怪到後來,教誨師也成了需要接受幫助的酗酒者。

  人,其實並無可誇;人性,既有美善也有邪惡的一面,只有不憑己力,學會倚靠那位創造者,美善才能戰勝邪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