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94 期(2018 年 3 月 11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源起於英國的「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在一八四四年成立,比英國佔治香港還要遲兩年。這個本於基督精神來導人向上的組織,其服務能夠切中社會的需要,因此深受民眾歡迎;加上其成員熱誠推廣,組織很快就擴展至世界各處。青年會在滿清皇朝末年發展至香港,由一九零一年開始服務建設不久的維多利亞城。
在那個時代,中華帝國飽受西方強國欺壓,來自西方的基督教會及組織都難免飽受猜疑。後來不少教會及信徒組織都以「中華基督教」冠於原本名字之前,表白本身歸屬中華社會的立場。發生於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終結了滿清皇朝;這時在香港發展才十年的青年會、其華人部門也在同一年定名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香港青年會起初只租用地方舉辦活動,其第一座自置場所位於上環的必列啫士街,在一九一八年落成啟用,名為中央會所,意思是總服務處。這幢樓房長期是香港青年會的總辦事處,直至上世紀六零年代;現時稱作「必街會所」,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當這幢必街會所在一百年之前建成之時,可算是維多利亞城的最前衞公眾場所。擁有香港第一個可讓公眾集會的大禮堂、第一個室內運動場、第一個懸空弧形跑道,第一個室內泳池、第一批設有水廁的住所,還有天台花園等。這所服務平民而設施先進的會所,成為向華人青年傳播新文化的重要中心。
青年會並不是教會,它並不直接傳道,甚至有關信仰性質的活動也不明顯。它卻一直本於基督精神來服務社會,就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這是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八節及馬可福音十章四十五節記述的耶穌教導(聖經委辦譯本)。一百年來青年會像鹽像光的默默建立香港青年,建立香港社會。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