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如何看待其歷史


2794 期(2018 年 3 月 11 日)
◎ 教會之聲 ◎ 吳業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會歷史的價值

  很多歷史上的中外人物都曾指出歷史的價值,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古鑑今,可知興替」;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 1863-1952),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那些不能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至於教會歷史的價值,筆者認為可引伸成下列四種:

  1. 使會友不忘該教會在過去如何蒙上主恩典和引領,因而鞏固他們的信心;

  2. 把教會的發展紀錄保存下來,作為歷史的證據;

  3. 幫助新會友、新同工認識該教會的過去,達追本溯源之效;

  4. 作為教會日後舉辦類似活動的借鏡。

  教會如何看待歷史

  時至今天,社會已不再重視歷史,據筆者觀察所得,今天的教會亦不例外,普遍不重視堂會的歷史:

  1.誤解聖經的教導:今天教會常誤會保羅所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腓三13)和曲解主耶穌的教導:「手扶着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上帝的國」(路九62),本來教會是可以藉歷史汲取前人的經驗,作為今天改良及創新的基礎,使能發展更完善,但可惜現時很多教會都誤解聖經的教導,以為是指應忘記歷史,因而把重要的原始史料,如堂會會議紀錄、崇拜週刊、教會年報等都不予保留。教會的團契、小組也一樣,當新團長或組長上任時,離任者便會把他在任期間的紀錄帶走,或由新團長把舊資料棄置。

  2. 認為歷史已過時:教會年輕一代普遍認為上一代留下來的資料已經不合時宜,沒有參考價值。在現今瞬息萬變的時代,無論教會發展,以致各項活動,都要求創新,而不會拿舊的資料作為參考,至於教會歷史更視為可有可無。

  3. 教會沒有資源:教會沒有地方也是造成今天教會忽略保存史料的原因。現時很多教會都是設在商業或商住樓宇內,並只佔用一至兩層樓,根本沒有足夠地方存放舊資料;面積大的堂會亦因事工擴展而至地方不敷應用。加上教會人力資源緊張,未能分配人手處理他們認為次要的歷史資料,結果弄至很多重要的紀錄都流失了。

  4. 通常在洗禮預備課程,或在新同工上任時,牧者會簡介該堂歷史,但因講者太忙,習慣不會採用原始資料;或若遇上資深牧師,他會憑自己記憶來介紹。以上情況,往往流於片面。只有在堂慶,需編製特刊或舉行歷史展覽時才會查閱原始史料,平時則把這些寶貴史料置之不理,或隨意擺放,任由失散,更談不上保存。

  總的來說,今天教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忽略其歷史的重要價值。我們不要忘記,聖經中很多書卷都是歷史書,四本福音書就是耶穌的歷史(傳記),試想前人若沒有把耶穌的事蹟寫下來,我們如何明白救恩?同樣,教會如果沒有歷史,我們怎能有真憑實據數算上帝的恩典?又怎能從前人經驗中學習?盼望每所教會都重視他們的歷史和好好地把珍貴的史料妥善保存。

  吳業立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義務教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