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顧離異家庭孩子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2794 期(2018 年 3 月 1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父母在離婚過程中,往往對孩子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如能以合適的方法陪伴子女走過幽谷,將減低因家庭離異帶來的影響。「風雨同路人」單親家庭事工於一月二十八日假旺角浸信會舉辦「聽聽離異家庭孩子的心聲」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子女的心聲和感受。

  「風雨同路人」單親家庭事工創辦人馮小玨指,小朋友面對父母離異同樣會傷心,當孩子屢勸父母停止爭執不果,更會增加其無力感;至於在撫養權問題上,孩子心情十分矛盾,難以在父母間作出取捨。她表示,家長離婚對小朋友的傷害極大,父母或許再婚後能開展人生新一頁,但對子女的影響卻是一輩子。

  鼓勵孩子 自由表達感受

  明光社早前開展「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畫,透過展覽、工作坊及講座等形式,關顧離異家庭。該計畫社工羅玉麗分享輔導經驗,指離異家庭的孩子均不約而同地希望父母和好如初,雖然事實上難以實現,但強調家長應讓孩子自由表達想法,而非把離婚一事當作禁忌,不容子女提起已分開的父或母。此外,許多小朋友指很享受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即使只到公園遊玩或街上閒逛,仍感到十分開心。「原來小朋友很簡單,他們只想一家人在一起⋯⋯有時與父母好好相處半天,對他們來說已是家庭給予最好的禮物。」

  她建議家長可以藝術方式,鼓勵小朋友透過畫畫表達感受,如描繪心中理想的家或對父母的印象等,聆聽他們的深層需要。當孩子分享想法時,家長讚賞他們向父母坦白的勇氣,同時要肯定其感受,嘗試理解他們內心真正所想。

  尋求支援 着重親子關係

  於離異家庭長大的Kim表示,她從小經歷父母離異,形成自卑的個性,認為自己不值得有朋友,同時又妒忌擁有健康家庭的同學。後來她拍拖時,也因成長經歷影響而產生許多障礙和猜疑,更對婚姻卻步,直到教會牧者為她進行婚前輔導,才慢慢克服昔日的心理陰影。

  馮小玨回應指,父母離婚時十分哀傷,加上要處理日常生活事務,或會因情緒不穩而傷害了子女。她鼓勵於離異家庭長大的人,可重新以成人角度認識父母,嘗試與他們重建關係,聆聽其故事,以致自己的生命不再是碎片,得以重塑一個稍為完整的「家庭圖」。她又提醒,部分心理影響或會於婚後出現,建議婚前應尋求專業輔導協助,切勿將傷痛帶到未來的婚姻和子女中。

  至於離婚者方面,她認為首要維持有規律的生活,並積極尋求支援,如同路人小組或其他社區資源等,建立宣泄情緒的途徑,避免遷怒於子女。同時,離婚者或會感到自卑,可嘗試尋回自己的理想和興趣,找回人生目標。此外,家長雖然已經離婚,但仍須做好父母角色和責任,接納小朋友內裏有許多矛盾情緒,容讓他們表達內心所想。「小朋友都需要有機會表達內心的感受,愈容易在你面前表達,他便不需要在外面找方法,解決內心的矛盾。」她強調:「對子女最大的影響,並非家庭結構是否單親,而是在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