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語冰—限制與謙卑


2736 期(2017 年 1 月 29 日)
◎ 文林 ◎ 仇勁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莊子《秋水篇》

  夏天生長的蟲,因為時空限制,沒有機會見過冰,不可能體驗冰的實體;生活在井底下的青蛙,因為生存空間所限,向牠解釋甚麼是海洋,牠們也不可能明白。粗鄙無知的人,因為見識所限,也不能向他們解釋高深的道理。夏蟲語冰的典故是叫人不要與無知者一般見識,不要試圖讓無知者了解他們限制之外的事物,因為這是徒勞無功的。

  但觀《秋水篇》全文,故事強調的不是諷刺人的無知,反而是感慨個人自身的限制和天地的偉大。原本自大驕傲的河伯見北海百川匯流,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北海以夏蟲語冰,井蛙語海等話回應,不是要諷刺河伯,而是稱讚河伯終於明白了,「可與語大理矣」。

  其實,每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在不同時空和不同文化之中成長,都有「限制」。人與人之間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一樣,也不能真真正正了解他人的「限制」。因着文化背景、成長和環境差別,人的「限制」都有不同。各種不同的限制都構成了人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信仰也一樣,在不同人不同時空和學派的註解之下,誰才是真真實實純正的信仰?約伯是一個敬畏神的人,但他要經歷過無盡的苦難,才能體會「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見祢」。彼得由耶穌出道至被賣便開始跟隨祂,但最後在提比哩亞海邊三次被耶穌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那時候他仍舊心不在焉;直到聖靈降臨後,他才在眾信徒裏站出來。他們都有他們的「限制」,可是在不同的經歷後才得到了突破。

  道成肉身,就是要投身這種「界限」,再為這種限制提供突破的方法。主耶穌投身為人,感受人的痛苦,體會人的憂患,接納罪人,憐憫有需要的社羣。主耶穌那比無限更大的生命,化成為有限的時空裏,就是要讓夏蟲體會甚麼是冰,讓井蛙了解甚麼是海,讓人體驗甚麼是真道。主耶穌若不食人間煙火,就不會有這麼多傷痛、困苦和憂慮,而人亦不會因為基督而得到了救恩。「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秋水篇》夏蟲井蛙之語後,北海繼續回應河伯,他表示自己雖然百川匯流,但他未嘗自滿,因為在天地之下,在世界之中,他只是小石小木一般存在。在河伯眼中北海或者很偉大,但北海明白自己的渺小,他明白自已於天地間只是很微小的存在。

  潘霍華有一句話:「靈裏的團契根基是真理,唯獨上帝的話語掌權;魂裏的團契根基是妄想,除了上帝的話語外,還加上人的特殊能力、經驗和帶有暗示及魔力的稟性。」人往往把自己的特殊能力、經驗和技巧妄想要把環境操控,把肉體的經驗和限制,應用在屬靈的無限中。人的能力和經驗就算有多豐富,都只是坐井觀天,夏蟲語冰。在上帝的權能和榮耀中,又算得上是甚麼嗎?河伯看到北海時尚可以醒覺自己的渺小,人卻仍然像井蛙夏蟲般無知。北海微小,人更微小,甚至比河伯更微小,人能不謙卑嗎?

  神為人設限,自己卻投身為人,讓人了解藉着祂可以得救,藉着祂可以突破限制。惟有真正謙卑,願意認罪悔改,人便可以藉主耶穌基督的寶血得到救恩。要真正謙卑,只有認識上帝的大能,親身經歷才可以知道自己的渺小。就像約伯經歷苦難,才真正明白謙卑的真義,才可以「親眼見神」;就像彼得要在靈命中起起跌跌,明白到自己的無知無助,最後才可以得着聖靈降臨的恩典,站出來大膽講道。能夠體驗上帝的偉大,才可以真正謙卑,才可以真正明白何為真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