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7 期(2016 年 9 月 18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旅程中,主辦機構安排了幾次跟葛氏有關的講座:在哥本哈根第一天上午,先到葛龍維中心參觀聽演講。講員是位博士生,他簡明扼要地把葛龍維和祈克果比較,讓大家對兩人的哲學有初步了解;中心主任米高則從國家層面,帶大家看清葛氏對塑造丹麥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在瑪麗艾瓦的修道院,旅程策畫者之一愛德華以「丹麥之父」為題,講述葛氏哲學中三個重要觀點。
葛龍維(1783-1872)集詩人、哲學家、神學家、政治家、作家、教育家於一身。長壽,使他有足夠時間發揮多方面才能;高瞻遠矚的識見和政治影響力,使他能夠為丹麥社會打下紥實基礎,造就丹麥成為世界最快樂的國度。
葛氏重視民眾教育,大力推動以丹麥語為教學語言,讓不懂拉丁文的農民也能輕鬆學習;他看重人文教育,認為了解本國歷史是培育良好公民的必要手段;他覺得詩歌頌唱有教化作用,身體力行創作了大量詩歌,把宗教思想灌注其中,使人民深受薰陶。葛氏建立的民眾學校貫徹了他普及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對改造丹麥人民的精神面貌發揮極大作用,對斯堪納維亞半島也影響至今。
教育,的確是提升人民質素最好的投資,正如《幸福好日子》作者所寫,丹麥人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祕訣二便是教育。教育可以改變個人命運,幫助人找到人生立足點,使人懂得思考,並且建立信心。只可惜,世上卻還有很多喜歡實行愚民政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