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要有人做才存在


2717 期(2016 年 9 月 18 日)
◎ 傳道故事 ◎ 楊樂怡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公義要有人做才存在」這是電影《危城》中楊克勤的人生哲學,他堅持公義,忠心於他所作保衞團的普城中捍衞公義和自由,即使到最後,周遭百姓因害怕,而背棄了他,他仍舊一肩扛起這沈重的擔子。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一個叫普城的偏遠城鎮裏,時值國家內戰不斷,軍閥割據,普城的治安由保衞團團長楊克勤暫管。 教師白玲親眼目睹軍閥的少帥曹少璘在石頭城無法無天,她辛苦從城裏救出一批孤兒,逃難到普城投靠表哥,路上獲得武功絕頂的前鏢師馬鋒幫助,她想拜託馬護送孤兒們到安全的地方,但已成為浪人的馬因對曾持守公義帶來的失望而婉拒。曹來到普城,認出白玲,玩弄之餘更殺了三人,被楊逮捕。為着公義,楊堅決不放曹,引發曹氏軍閥的突襲,導致普城傷亡慘重,人民轉向棄絕公義,寧補命而姑息殺人犯。電影轉捩點必然在浪人馬的逆轉,與楊相處後激發起他骨子裏的仗義之心,喚醒最初的信念,決意回普城協助楊打倒軍閥。以粗曠形象包裝的浪子,內心卻深藏溫柔關愛及熱誠的一面,這樣的他讓我想起了自己,想起了一起在教會成長的朋友,也想起了現在牧養的青少年。

  自小在教會中成長的我,也經歷過如馬鋒的心路歷程,從小聽過很多聖經故事,在教會中卻看見不少「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的資深信徒,他們滿口屬靈話語,對別人的信仰多多意見;卻無法在他們身上看到信仰的見證。成長中,因應導師和牧者的鼓勵,擔上了職員學習服侍,滿腔熱誠地做,結果卻換來不少的批評和落差,於是一步一步往後退,因為當被要求/教導如耶穌般服侍,你卻無法在對方身上找到耶穌,我想這便是教會其中一個流失率不斷上升的原因。

  在《不可或缺的教會:重獲流失的一代》》一書中,作者提到離開教會的青少年,大部分都形容他們從來都看不見他們的信仰和他們的教會有甚麼聯繫,在教會中找不到追尋的熱誠,甚或沒有人能提供他們所需的養分。作者指出大概是因為我們努力令小孩子歸信、灌輸知識;卻沒訓練他們成為門徒,他們在教會的節目和團契中成長,卻沒有在聖經真理中得到造就,也沒有實踐的對象可模仿。當教會只是一個社交羣體,便失卻了留下的意義。

  「信仰」,不少人都認為信仰只是一種信念;但耶穌不是只叫我們坐在會堂中擁抱信仰,衪吩咐我們活出信仰,是把聖經中的教導切實地在教會中、生活中行出來。確實,社會複雜性增加,大學、職場引誘上升都令青少年動搖,但若我們持守能行出來的信仰,便不致成為「離地」的信仰羣體。 看見馬鋒這個醒覺的浪子,再回看自己如何被持守行道的牧者重新點燃,發掘自己的召命,深深明白「信仰要有人做才存活」,因為信仰不應只是教條/主義,應是生命觸碰生命的影響,當有人堅持活出信仰,信仰羣體的核心才能得以傳承。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