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平權變為苛政


2631 期(2015 年 1 月 25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入讀大學的男女生人數比例,最近三年維持在四比六左右。八大資助院校上學年女生人數首破五萬,較男生多出七千人,而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教育學院比例跌破四成以下。

  大學生女多男少,主要原因是高中文憑試女生的成績一般比較好。事實上自從二零零零年代開始,教育局(以前叫教育署)因平等機會委員會入稟法院,控告教育局的學額分配違反所謂男女平等的《人權法》而至終敗訴,從而取消了原本以行政慣例和傳統理性的原則在高中配給予男學童的配額,結果第一等級(Band One)的中學漸次女多男少,大量男孩子在升中派位時已被擠出第一等級中學的門外。

  原本教育署給予香港男學童的保護配額,是基於心理學的常識,認定在高小至初中階段,男學童的心理成熟期,往往遲於同齡的女生;再加上男學童一般較頑皮及不集中,容易反叛老師甚至違反校規,引致成績較低。可惜平等機會委員會昧於男女學童心智成長快慢不同的事實,盲目追求所謂平權,結果釀成今天的後患,就是大學以至不少專業界別,男女比例愈來愈失衡。

  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近十年來中學課程和考核方式及標準較有利於女生。以前香港的中學文理科分流,給予男女生各自的奮鬥歷程,各適其適修讀合宜的科目。但今日的中學文憑試只是設立中、英、數及通識科,偏重語文表達和溝通能力,一般而言也不利於男生應試。

  當男女在專業領域的崗位失衡,女性多找不到如意郎君,而男性在中學階段既被擠出較好的學校,到心智成熟時亦已錯失向上發奮的機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將男女平等扭曲為盲目的意識型態,將原本是方向性的普世價值變為規範性的嚴峻法例和公共政策,結果社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這可值得我們三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聯會內望】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