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站在社會缺口中
 兼顧牧養和先知角色


2631 期(2015 年 1 月 2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們身處的社會正面對着不同挑戰,教會在社會扮演着甚麼角色?明華神學院於一月十二日舉行「彌合鴻溝,站在缺口:教會在社會和年輕人之間的呼召」講座,由大衞葛拿牧師(David Gortner)主講。講員從近代不同國家的歷史關係,以聖經和神學準則探討教會與社會間之關係,探討教會如何設法解決社會問題並促進社會各界關注共同利益。

  大衞葛拿牧師從馬太福音二十五章有關分辨綿羊、山羊的經文中體會到,耶穌對基督徒在世的生活要讓人得到應有的尊嚴,是每個聲稱跟隨基督的國家應有的標準。他慨嘆在這科技、交通及網絡發達的時代,世界對人的價值及尊嚴卻日漸衰落,教會也不例外。究竟基督徒應如何活在社會中?

  在聖約翰座堂有一幅畫上耶穌平靜風浪的玻璃拼花窗,左面有一艘九十年代中期的船及一個男海員,右面有一個亞洲特色的帆船及女漁民。這個對比表達耶穌拯救不同的羣體,也代表教會需要為城市求平安。他指出信徒多會祈求耶穌平靜風浪,問題遠離自己,但其實聖靈也可以引起風浪。

  要了解信徒對教會在社會的角色的觀點,神學家有不同的研究。里察特•尼布爾的(Richard Niebuhr)在《基督和文化》中就着基督教與文化的觀點分為五類:一、基督抗衡文化; 二、文化基督;三、基督超越文化;四、基督與文化間的吊詭關係;五、基督轉化文化。這些不同觀點會影響信徒對社會與信仰的關係,有些會主張抗衡世俗文化的價值,將世界二分為屬靈或屬世,相反有人認為信仰能改變社會。

  從關懷社會的角度,教會的工作可分為不同的層面,由社區援助到轉化社會,當中牽涉教會着重自己牧養的角色還是着重先知性的工作。着重牧養的角色為弱勢社羣提供生活上的需要,例如為低收入家庭提供食物、開設庇護所等。再進一步幫助他們可以開設健康餐烹飪班或開支援小組讓他們互相支持幫助。辦教育雖然不能即時解決社會問題,但將價值觀教育下一代會對將來社會帶來重大改變。正如聯合國其中一個重點是提升貧窮婦女的教育程度,建立就業機會,從而延遲她們懷孕的年紀,有利改善社會。

  大衞葛拿牧師認為以上的工作對香港的教會並不困難,而且往往能得到欣賞。然而,教會的牧養工作不是單要令人感覺安慰,也需要發揮先知角色,宣講真理和公義,即使訊息難令人接受,但仍要像聖經所形容的「酵」一樣改變社會。教會不單供應社會所需,同時也要正視制度中的問題。他坦言,為弱勢發聲甚至向權力核心指出他們的錯處,未必會帶來即時改變,甚至會徒勞無功,因為他明白價值觀不能改變社會架構。但他相信,社會上有足夠的資源去幫助弱勢社羣,在教會中尋找有共同恩賜及心志的人合作,連結社區的機構、商業組織是最能帶來改變。在南非烏托邦(Utopia)有教會與當地機構及公司合作,幫助當地的農民建立公平貿易。美國芝加哥又有一市鎮,教會與商家合作幫助更生人士提供就業機會,重建社區。

  大衞葛拿牧師曾在二零零八年在美國維珍尼亞洲參加過一個超過五百人的集會,當時有多間大銀行被指涉嫌欺騙要小業主承擔高按揭,令有不少美國人失去物業。集會邀請了銀行的代表出席,各代表團體沒有對他們指罵,只要求銀行作出賠償,結果銀行願意作出賠償並獲得全場掌聲。他認為建立社區的人不是針對敵人,也不是譴責,而是要釐清各方的關係並協助雙方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聯會內望】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