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生死觀與臨終關懷


2589 期(2014 年 4 月 6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死是人生重要的大事,因此喪葬不論在古今中外也是一件大事,而基督宗教在喪葬的禮儀以至人生最後一程的輔導關懷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是羣體的動物,除了是個人,也具備一定的社會性。因此基督宗教的喪葬禮儀,除了紀念和送別這位逝者,也包括安慰和祝福逝者的家人親友,讓他們在喪親的悲傷中仍保持信德,勇敢的活下去。

  翻看教會歷史,在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改教以前,教會的喪葬禮儀十分豐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關瑞文教授曾撰文指出,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教會的喪葬禮儀最核心的部分是把逝者推薦給上帝,不論是在逝者臨終前為他抹油祝福,抑或在他離世後為他禱告求福,都是預設了逝者「猶在」的事實,後人絕對可以透過一些禮儀為逝者辦一點事情,從而令逝者的靈魂得安息。這些禮儀包括崇拜、虔誠的禱告、施捨善行和禁食。

  只是到了馬丁路德之後,以至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的「現代性」(modernity)基本上一筆勾銷了靈魂永存以至天堂的觀念,事實上許多信徒對此亦半信半疑。而新教(基督教)亦基本上追隨了馬丁路德「靈魂睡眠」的教導,看死亡猶如靈魂睡眠(soul-sleeping),逝者已完全沒有意識,不再活在你我的時空之中,即使將來一覺醒來,已經是末日了。這種「靈魂睡眠」的觀念,往往加深了信徒對至親離世的恐懼和抗拒,視之為「訣別」般不可逆轉的憾事。

  基督宗教的喪葬禮儀,除了表達對逝者一生的追思和感恩;除了為逝者的家屬親友帶來安慰和勉勵,也必須正視喪慟者對逝者有「連繫」的心靈需要,以及更加重要的,帶出基督宗教的生死觀。死亡不是一了百了的句號,逝者只是完成了塵世的旅程,他是真真實實的歸回天家,並且將來每個人都在那裏相聚。對此我們必須相信那是實質的(real),並不只是宗教的臆測或假設性的想像。這才是基督宗教對死亡的突破性觀點。

  有了這個堅定的信念,我們才不再恐懼親人以至自己的死亡,從這角度重新審視臨終關懷、善終服務的意涵;在家中長者或危疾親人走到人生末期,才得學會平靜陪伴而不是哭哭啼啼的糾纏,學會謙卑的放下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執著,對逝者是祝福,對生者也是真正的釋放。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