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雜想


2587 期(2014 年 3 月 23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一陣讀《豐子愷隨筆精華》,其中一篇題為《山中避雨》的短文,寫他帶兩個女孩到西湖遊山遇雨的遭遇。

  由於避雨無聊,豐子愷向茶博士借胡琴來玩玩。結果,琴音吸引附近青年加入,大家一起唱歌,竟使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溫暖」,等雨停了,他們離去時,唱的人和奏樂者竟都有點依依。當然,是豐子愷拉得好才有此效果,若拉得不成曲調,不趕客才怪。

  豐子愷說自己當了七八年音樂教師,曾用鋼琴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卻不曾如那天般享受音樂的趣味。他還說,相比於笨重的鋼琴和昂貴的小提琴,胡琴真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樂器。那是一九三五年,一把胡琴只要兩三角錢,街頭巷尾都得聞琴音,若多創作些簡易的胡琴曲,使之流傳民間,必比學校音樂課更能收藝術陶冶之效。

  豐子愷的看法惹我共鳴。胡琴,的確值得推廣。雖然現在不可能再有兩三角錢一把那麼便宜,但幾百元就買得到,多數人都能負擔得起。而且,胡琴輕便,携帶相對容易,女士要帶着胡琴走天涯也不難辦到。

  只是,要掌握拉胡琴的技術卻一點也不容易。我到社區中心學拉二胡近一年,起初在家中練琴,家人都抗議我製造噪音,要我在他們離家時才好練習。最糟的是每次拉琴,就聽到樓下關窗的聲音,那無聲抗議嚇得我一早不敢練琴,免得擾人清夢;晚上也不敢練,免得阻人入夢。

  不過,我卻自得其樂。拉二胡要左右手配合,又要記曲譜、指位,對防止腦退化很有實效;閒暇時拉拉琴,俗慮全消,比吃清心補品還要有用。我最嚮往,有一天能像豐子愷那樣與人分享琴音,就是至高境界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聯會內望】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