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民主訴求
 神主踐行實質公義


2570 期(2013 年 11 月 2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處於公民社會年代的香港,人人揚聲要追求更民主、更公義的社會,信義宗神學院延伸部舉辦之「神主?民主?基督徒與民主訴求」講座於十一月十五日舉行,公教教研中心總幹事徐錦堯神父、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先生、信義宗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何善斌博士三位講者,在會上共探討信徒在上帝心意下追求民主的態度和意義。

  徐錦堯神父引述耶穌要信徒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叫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這段經文直到今天還沒有應驗,教會沒有繼承這句說話。」他直言,又指天主教有看法認為人類成材是上帝的光榮,就如父母看到子女成材一樣,但個人和團體的責任亦相對擴大,需要履行義務。肯定自己,欣賞別人;學習別人,豐富自己是建造世界和平唯一之道。

  「我們需要神人共主,因為目前的民主制度解決不了人類集體自私的問題。」徐神父指出,在現時民主制度下,貧富懸殊愈趨嚴重,從世界性的饑餓人口得知,由一九七五年三億人增至今年已超過十億,一個富人的資產已等於八十二萬窮人的總和。「今日國家講民主、自由,全都是建立在別人的血上。」他不諱言大多數的富國是篤信基督,基督徒卻沒有盡上責任,沒有學像撒該分一半財產給窮人。

  他提出要以基督精神為基礎發展民主,透過民主教育、全面性追求道德、愛神愛人彌補制度:「道德可以補充制度的不足,但制度不能填補道德的空白。」信徒追求民主時應培育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自律精神;對別人要平等互惠,容忍包涵;對社會要承擔,爭取個人改變同時爭取環境和制度的改善等等。他又指實質公義可由踐行環保,生活細節做起,如調節用水量、循環用水、自備環保購物袋等。

  莊陳有先生認為信徒應有責任以包容謙虛的態度努力認識、面對世界的挑戰,並用心聆聽和演繹上帝意思,「中國人很怕激烈的辯論,香港人也不習慣,直至忍無可忍時才失去理性、用情緒去辯論,最後靠惡建立權威解決問題,形成負面循環。」他認為香港應該接受更多辯論,遇上問題不能置身事外。他又言討論香港民主政制時,常會聽到「根據基本法」等言詞,他勸勉香港人要多想,若現行的法律不合理,該怎樣去修正。

  他表示嚮往使徒行傳記載的社區羣體生活,因能看見平等、民主精神體現在內。但在今日高舉市場資本主義的年代,國民生產總值成為量度指標,民主發展太快、太亂會影響到經濟發展,他又提醒現時的經濟發展只是造成「一比九十九」,少數人擁有大量財產的局面,說:「民主制度相對比其他制度更能達至平等、公義,包括公平選舉、獨立新聞媒體、獨立司法制度等。」他又批評功能組別的選舉方式是不公平制度,並認為毋須再保障少數人的權利,故他支持佔領中環,爭取落實已答應的普選制度,說:「我們對不合理、不公義的制度發聲,而公義的領受是由上帝而來的話,表現上已是『神主』,不是民主。」

  何善斌博士則認為:「由頭到尾,聖經沒有記述一個人民投票結果是合上帝心意。」他又指聖經關注的是實質公義,而非程序公義,今日許多民主國家的政策也沒有減低貧富懸殊,他認為今日的民主制度本身已出了問題,變成集體自私的彰顯。他表示支持爭取一人一票但不支持參與佔領中環,因為信徒應該多走一步,踐行實質公義。

  他又以羅馬書十三章指出,聖經要求在公義之先要以善勝惡,並且不加害鄰舍。他認為佔中思想空泛,處於想違法又不想違法之間,信徒行動時要思考動機、手段、行動是否均合神心意,他說:「我們要問,今日教會的政治行動有沒有加害鄰舍?因為這是聖經談公義的要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