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暴看網絡文化的危機


2535 期(2013 年 3 月 24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接二連三的倫常兇殺案,敲響了香港社會的警鐘,也揭示了香港家庭的深層次矛盾。

  兩宗兇殺案都涉及兩代的仇恨,有出於性格怪異者經年累月的計畫,有因打機被阻一時氣憤而出手殺人。不約而同的是涉案者皆年輕男性,曾受起碼的中學教育,無案底及以前沒有暴力傾向,家庭環境不錯,雙親俱在,可以說涉案者皆來自完整而相對健全的家庭。

  是甚麼因素導致如此殘酷冷血的弒親行為?從報章傳媒的披露,一方面看到成長的扭曲和人性的幽暗面,以至潛藏在人性深處的邪惡勢力,的確不容輕視;另一方面也看到近年瘋魔年輕人的電子遊戲,其實已非「遊戲」那麼簡單,其中也包含邪惡的成分,叫人沈溺不能自拔,甚至誘發出人心深處的魔性。

  從電腦、手機到平板電腦,最初只局限於年輕人,現在已普及至任何年紀,從乳臭未乾的幼兒到年邁的長者都人手一機。網迷成精,網精成魔,往往就在不知不覺之間。英國小說家瑪麗雪萊,二百年前已寫小說「科學怪人」,提出人類創造了科技,但慎防科技轉過頭把人類吃掉。歐美國家無疑是先進網絡科技的發明者,但慶幸因這些國家有比較深厚的人文及宗教傳統,故亦一直不斷自警:要提防科技吞滅人性。

  今天,歐美地區的兒童及青少年,相對於亞洲地區的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大陸,反為在上網行為上比較保守及有節制。一方面是他們的父母甚少為年幼子女添置手機或個人電腦,而較多帶他們到戶外郊遊及鼓勵書本閱讀;同時社區及大學亦多設有上網的心理行為研究、戒網癮治療,以至其他相關的數字統計和學術論文發表,這都有助建立一個比較健康而合乎中道的網絡使用習慣。

  香港教會辦有不少中小學及幼稚園,教會也辦有家庭綜合服務及青少年服務,看來教會不能再昧於家庭崩解和網絡虛擬文化泛濫的事實。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在競選時警告說,學校要小心,不要讓小孩沈緬網絡。香港社會和教會在一窩蜂推崇「電子學習」、「網上查經」的同時,可有悟出其中潛藏的危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