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特曼環保神學雙重自然論
 身體與自然互相影響不可分割


2475 期(2012 年 1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鄧紹光博士以莫特曼著作為本,談及環保與聖靈的關係。

  由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飄流製作、聖公會諸聖堂聯合舉辦的環境公共神學系列「生態與聖靈」,於一月十四日下午於聖公會諸聖堂舉行,由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講論莫特曼怎樣看生態,並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氣候項目主管、兼任建道神學院生態神學課程客席講師余遠騁博士作回應嘉賓,當日約有二十人參加。

  聖靈連結生態成有機整體

  鄧博士以德國系統神學家于爾根.莫特曼(Jurgen Moltmann)一九八五年的著作《創造中的上帝—生態的創造論》為藍本,探討生態和聖靈的關係。鄧博士引述莫特曼指出,生態學(Ecology)的希臘字根意指「房屋的學說」,喻表三位一體的聖靈從太初經已「在」所有受造物之內。他說:「這個『在』並非空間上的居住,而是使得每一個受造物互相連結起來。而連結不限於教會,是延至整個生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根據創世記,人有管理大地的職份,改變自然界讓人類適合生活。而莫特曼的「雙重自然」論中認為,人若要構建生活,必須根據人的內部自然及外部自然作考量,前者指肉身,後者指環境或世界。鄧認為諸如後工業革命的急速發展、城鄉之界漸趨模糊,速度過快、限度過廣的改變,不單加劇「雙重異化」,更令千百萬年來持之有效的生態平衡失去了。

  ?因著十六、十七世紀西方哲學鼓吹提高人的思想和靈魂重要性,排除肉身的重要,結果導致「雙重異化」。現代化催促了人與肉身的異化,以及人與世界的異化。鄧博士提醒,人的肉身和心靈是不可分割,互相影響,故他不贊同以人為中心去看生態保育。他在會上除以「?房」住戶的心靈狀態引發與會者思考外,亦言:「諸如空氣、食水、食物的質素無不影響著人的肉身,如禽流感、退伍軍人症,都是破壞生態所造成。今天我們需要尊重外部自然,否則大自然會報復。」

  公義與環保息息相關

  余遠騁博士回應時指,縱然創世記將人放在萬物之上,但按生態倫理學中以自然為中心,人與自然關係是平等,他說:「如果香港有海嘯、如果香港氣溫急升至五十度,我們只能被動地成為其中一分子。」

  對於「肉身」的重要性,他引述歌羅西書對終末論「肉身」復活提出一個大膽假設:「復活不只是叫靈魂復活,而是包括肉身。」余續指港人因城市化影響,而對於水資源短缺、海洋生態保育的問題,只流於表面上金錢的利害關係,缺乏對真相的認知。?

  他認為「公義」問題與環保息息相關,在實踐方面信徒應以神為中心好好管理大自然,而非信徒亦應以公義為念,盡量在能源、廢物處理、污染等生態問題上,避免城鎮壓榨鄉郊、發達國家壓榨落後國家而釀成的「水平不公」及禍延下一代釀成的「垂直不公」。

  在問答環節,與會者問及信徒可如何實踐生態的保護,鄧博士回應指以中國傳統所學儒釋道三家思想於民間源遠流長,只要大家能重拾當中對天人合一的理念,定能彌補西方科學對於人與自然分割之不足。余博士補充,推動理念不易,但凝聚星星之火,注入環保意識是將來環保運動的引擎。現在或許未有行動,但運動經已開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