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隨想


2475 期(2012 年 1 月 29 日)
◎ 如沐春風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逢星期日明報有份特刊,每週介紹些環保資訊,例如教你自己動手種菜,到哪個街市可以買到真正有機蔬菜之類,很實用可行。

  有一次,特刊教讀者在大節過後,怎樣利用剩餘食物做蒸包,圖文並茂,很能引人一試。但其實,以前家家主婦都懂得怎樣充分利用剩食,只是物質豐富以後,人們才會有所謂廚餘,又才會有把以噸計廚餘棄於堆填區的事情發生。

  小時候,同住的大姑媽每天吃飯,總伴著一碟看不清是甚麼食物的「隔夜(食送)」,有時,那碟(食送)會傳出陣陣餿味,但大姑媽仍視為珍寶,總也不肯丟棄,每當我們姊弟面露厭惡掩鼻而逃,她就罵:「等試過日本仔三年零八個月的滋味,你就知道浪費食物多麼折墮!」

  每年農曆新年過後,家中吃不完的油角,就變身成大姑媽的獨家糖水。她把油角加點番薯,煮成一團不知名的糊狀物體,我們看見大倒胃口,她則甘之如飴。有時,不免生出「陰謀論」想法,懷疑大姑媽說甚麼「熱氣」,不肯讓我們盡情吃油角,就是要留下來煮番薯糊!

  大姑媽如果活到今天,一定會為現代人對食物毫不尊重珍惜而大嘆「折墮」。單是每年農曆新年,不知要浪費多少食物,連本來平民化的盆菜,都要加入鮑參翅肚變成矜貴菜式,如此朱門酒肉,而世上的凍死骨多著呢!要惜物愛人,就由剩食開始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