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禱告的心:自義、求義


2409 期(2010 年 10 月 24 日)
◎ 釋經講道 ◎ 李國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們看到法利賽人與稅吏都在聖殿禱告。禱告的對像雖然相同,禱告內容則截然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心態。

  一、兩個禱告的共同?

  兩個人都在禱告。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談到自己的長處,並且沾沾自喜。另一個人厭惡自己的罪,懇求神對他無限的施恩與憐憫。也就是說,一個在神面前自稱為義,另一個無義可說,而只是求神的慈悲。那自稱為義的,結果仍然是不義的;那尋求神憐憫的,回家之後就被算為義了。

  這兩個禱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誠實地表達出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法利賽人很有自信,自我形象很高;稅吏完全沒有自信,自我形象很低,他的自卑不是裝給別人看的。現代世界的價值觀,都要我們不斷自我鼓勵,建立好的自我形象。當我們看到主對於這兩個禱告的評語的時候,我們知道,主的看法完全不是這樣。

   法利賽人式的禱告還沒有摸到主的心意,也沒有聽到主親口對我們說的話。這只是單向的抒發心情而已,不是真正的與神禱告、溝通。

  二、兩個禱告有甚麼不同

  這個法利賽人所禱告的內容,對自己的描述是真的,他沒有勒索、每週禁食禱告二次、又奉獻十分之一甚至以上。所以,他並沒有做錯甚麼事。有人以為他的錯就是為甚麼要這樣驕傲地說出來呢?其實即使他不說出來,他的心裡也是這樣的想法,就是看不起稅吏。相信很多基督徒也有著類似的心態,認為自己比別人還有道德,不像他們貪戀世界,花天酒地,只是嘴巴上不說而已。

   這個比喻一開頭,就表明了主耶穌說這個比喻的原因。「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兩個人都是進去禱告的。但是,他們一開口禱告,不同之處就出現了。「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你有沒有發現他在字裡行間透露的諷刺意味?聽聽他怎麼說。「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他在聖殿站著,一方面反映自己的正直,自滿自得,自我欣賞,另一方面,注意到站在後面的稅吏,有意遠離他,刻意保持距離,顯示他瞧不起那稅吏,因為稅吏是可鄙的罪人;但心中一定竊喜他在那兒,這可以襯托出他自己的光明和顯赫。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就是他的禱告。他五次用人稱代名詞:「我」時,都是採取主格的形式。他承認有神;表面上他是在對神說話,但從耶穌明確的諷刺語氣中可以看出,他實際上是在對著自己禱告。他心中所想的都是自己,他無法擺脫自我的驕傲。

  然而,「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他一開始說的也是同樣的話「神阿」,但接下去的話就顯露出他的觀念和態度。「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他以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行為不能面對上帝,也無面目見同胞。稅吏的行業,很易妄用職權搜刮民財,中飽私囊。他的懺悔反映出他確有過犯,所以他請求上帝可憐他這個罪人中之罪人。

  這裡只用了一個對「我」的描述──「罪人」,以及對永恆的切望──「開恩可憐」。

  結語

  兩個人,一個神;兩個人開頭都稱呼神。其中一個人只想到自己的義,根本沒有提到神;另一個人一心想到自己是罪人,只能全心仰賴神的慈悲,他連舉目望天也不敢。

  然而,主說出了令人反省的判斷,「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那自稱為義的,結果仍然是不義的;那尋求神憐憫的,回家之後就被算為義了。

李國權(香港基督教協基會榮譽監督)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雲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