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告別


2409 期(2010 年 10 月 24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老同學經過近一年的輾轉病榻,終於脫離病魔綑縛離世。獨身的她本該無所牽掛,但她的妹妹說,逝世前,她非常眷戀塵世,很不想死。

  對於沒有信仰的人,死亡便是終結,不甘心就此永別紅塵實乃人之常情,否則,也不會有秦始皇派遣童男童女往尋蓬萊,找那長生不老之藥的故事。然而,無論怎樣留戀人間,死亡,始終無可逃避。

  基督徒有永恆盼望,相信死後將享天堂福樂,相對不那麼懼怕死亡,但當死亡臨近,仍會如常人一樣,對親人有許多不捨,想到從此不能在人間相見,仍不免有淡淡哀愁。

  誰也不知道死亡甚麼時候降臨,年長的不一定早死,所謂「先生先死」不過是說笑,只要到墳場走一趟就會知道,多少人年輕早逝。所以,死最公平,死亡面前眾生平等。

  最近讀龍應台的《目送》,她這樣寫:「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其實,何止父母子女,一切人際關係同樣在不斷的目送間漸漸消逝。隨著年紀增長,電話通訊錄上的名字便要一個一個刪去,直到那一天,別人刪去我們自己的名字為止。

  如果,每個人都提早收拾「行囊」,調適心態,隨時準備告別人間。這樣,在手揮目送間,就不會心有不甘,就更懂得珍惜人間共聚的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