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角度、新視野 —國內訪問新方向


2359 期(2009 年 11 月 8 日)
◎ 教會之聲 ◎ 鍾健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八十年代往訪內地教會,你會懷著一份興奮的心情,踏足內地教會,進行交流活動。那份興奮,是因為你終於看到國家開放;那份興奮,是因你看到多年的期望和禱告,上帝終於答允,讓我們能與內地教會熟識的教牧同工一同敬拜,一同分享。不過卻總是有份擔憂的情懷,不知何年何月何日這個探訪交流會終止。

  事隔多年,這種擔憂的情緒慢慢地褪了色。到了九零年代往訪國內教會,這時刻會讓你更加興奮,因為內地許多教會正茁壯成長蓬勃起來了。你看到他們那份渴慕追求的心,專心聽道,樂於事奉,接受培訓,那種情景,也常常歷歷在目。

  八十年代訪問內地教會期間,教會各方資源都缺乏,這包括信徒閱讀的屬靈書籍、刊物,教牧同工研讀用的聖經工具書,而有些工具書更是五六十年代的孤本。再仔細交談,教會栽培信徒用的材料,有許多是從網上下載而來,至於出處,作者神學思想,甚至整個課程背後的目的和理念思維,完全不能掌握。不過因為資源缺乏底下,只要看得明不是異端便拿來使用。

  從九十年代到今天,若你能將時間壓縮,你會發現內地教會的轉變,速度之快有時你難以形容。從缺乏的課程資源,開始能開發本地用的課程材料,從不懂如何去牧養大型教會,也慢慢地從經驗裡累積,發展本地牧養方式。內地因教會聚會人數,常以過百過千來計算,同工會從不懂如何推動大型福音事工,又慢慢地從經驗裡學會了如何管理,如何創出新概念。今天內地教會因應需要蓋建許多大型教會。這些新建築落成的教會,已多由內地信徒奉獻建成,他們愛主之心,有時我們也自慚形穢。他們堅信上帝,熱愛教會,當然更忠於國家,建設社會,服務人群。

  今天身處香港的信徒,我們該抱何種態度往內地交流呢?

  互補不足:內地教會不分宗派,不分大小。自沒有香港教會宗派的禮儀和神學思想,教會同工可與之分享和分辨各樣各派之神學思想,以助他們全面理解,明白他們的崇拜禮儀、神學思想和牧養模式。也讓香港教會教牧同工明白內地教會發展模式,提供資源以補不足。

  互訪鼓勵:香港許多教會定期安排信徒前往訪問內地教會,一同崇拜,甚至協助他們舉辦福音聚會。今天香港教會與內地教會關係更加密切,可安排國內教會領袖和信徒,定期到港互訪參加聚會分享見證,互相鼓勵,熱愛教會,追求靈命長進,服務人群。或許香港教會在關心社區的牧養工作,可作為內地教會和教牧同工的借鏡。

  互用資源:內地教會有著地域關係,新蓋建的教會常建設於環境優美的地方,且活動空間偌大,每每可成為本港信徒退修場所。教會同工若能帶領信徒參觀國內教會,使信徒眼界大開,或許教會兄姊也被激勵起來。今天香港教會內有許多資源,包括教會組織架構、教會圖書館、教會使用電腦軟件和運作模式,甚至教會栽培系統等等,足可以作為內地教會發展和牧養的參照。我們應加強兩地教會交往,不應停留於「我幫忙你的政策」,反之共同運用資源拓展天國事工,使榮耀歸於上帝。

  當內地教會不斷蓬勃發展時,你會如何調校你的態度去交流訪問國內教會呢?

  

鍾健楷(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副書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